以馬忤斯的晚餐

偶然在羅雲的《復活的力量》瞧見一幅畫,立刻被畫裡的構圖及故事吸引,這幅畫作是《以馬忤斯的晚餐》,出自巴洛克時期的義大利畫家卡拉瓦喬,在他的手筆揮舞下,就算不是藝術本科,還是一眼能被光線的明暗、人物的線條,及充滿戲劇張力的畫面吸引。


卡拉瓦喬的作品,充滿無法形容的魅力,總是在靜態裡感受到動態的急迫性,彷彿置身真實現場,一切的動作被相機快門凝視下的定格,捕捉耶穌祝謝後,門徒突然認出眼前的基督,那一瞬間的吃驚,不論張大雙手,或要從座椅上跳起來,皆表達了當下的震撼。


遇見復活的基督,可能不會是喜極而泣的感人場面,而是如同畫中的神情,手足無措,但同時睜大眼睛也類似覺醒,原本昏暗的心緒被點燃火熱,端詳畫面的光,像是在劇場內,燈打在主角身上一樣,不自覺就將目光對焦在基督。


基督舉起手勢,像在給予祝福,也像在教導聖經,還有像在讓人確認手上的釘痕,表明祂帶來救贖與生命。在畫面巧妙的安排之下,右下角的空間,是什麼都沒有的空白,正好邀請我們站在此處,不只是抽離著欣賞藝術品而已,更是讓我們參與在以馬忤斯晚餐的現場。


如果把眼角餘光從基督身上往右挪去,再仔細注意觀察,就會發現擺在餐桌上,裝著水果的籃子搖搖欲墜,令人想要往前一步、伸出手承接,免得掉到地上。對我來說,餐桌是恩典具體化的延伸,麵包與酒杯正好是聖餐的象徵,我們是被邀請來到基督的筵席,而且不是被強迫的,是可以自行抉擇,可以伸手抓住籃子,然後坐下一同享用晚餐,也可以轉頭離開。


不論最後的選擇是什麼,當我們走在自己的以馬忤斯之路上,會與顯現的復活基督相遇,顛覆我們在生活中的失落、害怕或絕望,而我們需要知道的是,祂會在我們覺醒之前,看起來像是陌生人,在不經意的時刻裡,被恩典包圍。


這幅畫作是一個媒介,讓我們與基督相遇,轉化我們的困境和痛苦,我們從飢渴的、無力的逃難者,轉變成了座上賓,領受恩賜的人,在重擔壓迫下重新拾起恩典。


卡拉瓦喬(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在1601年的創作,
現位於倫敦國家美術館。圖取自網路。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