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弗所書五15-20 明白主的旨意

無知是一種酒醉

保羅勸勉信徒不要當個無知的人,那麽,什麼樣的狀況會被稱為無知?就是執迷不誤、不願反省和調整,換句話說,就是不肯「醒」過來,有句話說:「裝睡的人叫不醒。」,在保羅的理解裡面,就是不願意走向光明,寧可活在謊言的黑夜之中,自己欺騙自己,他巧妙運用「酒醉」形容這種情形,像是酗酒一般地麻醉自己,感受不到痛苦,反而放大「釋放」的感受,好像相當快樂,卻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面。

保羅並非要信徒不能喝酒,信仰不是剝奪生活的樂趣,要人只能刻苦耐勞、滴酒不沾。像我有些朋友,每晚入睡前,都要喝點酒幫助睡眠,保羅也曾在寫信勉勵提摩太時,關心他的身體,「為了你的胃,又常患病,不要只喝水,要稍微喝點酒。」(提摩太前書五23),保羅的立場強調的是不要「酒醉」,因為那只會帶來敗壞、放蕩。立刻使人聯想到發酒瘋,口不擇言或肢體動作都有可能會傷害到其他人,無法讓自己得到幫助和成長。因此,保羅提到的謹慎,更是一種加強了要小心、節制的要求。

保羅希望我們朝著目標前進,捨棄無知的狀態,立志做一位渴望有智慧(聰明)的人。那絕非是指智商要有157、或是有豐富知識,雖然「智慧」的確很抽象,不過若用「無知」對照,馬上就能夠明白,智慧要求的是,脫離自我中心的思想,不用狹隘的眼光看待環境,不用鄙視、定罪及論斷的心態對待鄰舍,減少抱怨和耳語。人性總是慣於找舒適的鞋子穿,沒有人會想吃苦或是吃虧。若以這個角度出發,無知就是常用利益的眼光看待世界,而且不可理喻,只用自己的邏輯、標準套用在別人身上,可是當自己面對考驗,又能轉彎運用另一套規則,沒有核心的信念,最可怕的是還會在外頭標榜自己的敬虔或聖潔,營造自己擁有神聖光環的人設,無知就是把自己當成宇宙的中心,可以說就是一種自戀,只有看見自己的成功,而看不到別人的痛苦。


過多的欲望與選擇

如此一來,保羅呼籲的「不要醉酒」(v.18),不僅是指身體的規範,更是包含著心靈層次,意即在靈性上也不要迷茫。我們總想透過寄託或仰賴某件事物,成為慰藉,試圖填補內心的空洞及缺乏,「沈迷」、「著迷」就是靈性中的酒醉,甚至到無法自拔的地步,例如:陶醉在權力、名聲的欲望;或是對某些事物的熱愛,幾乎等同於信仰,例如:政治、名牌或名人的追求。把人講的話當作真理、把人做的事情看作盼望,人性時常會將看得見的魅力、聽得到的口號,當作生命的救贖。

在耶穌的時代,當祂向所有人宣布:「我就是從天上降下來生命的糧;人若吃這糧,必永遠活着。我為世人的生命所賜下的糧就是我的肉。」(約翰福音六51),眾人的反應不是感動,而是紛紛表達疑問,「這個人怎能把他的肉給我們吃呢?」(約翰福音六52),他們的思想還停留在肉體的缺乏,意思是看得到的麵包、金錢的祝福。這並非代表我們有生活物質上的窮困,而是我們可能都已經衣食無缺,卻仍然覺得自己不足;越是豐富越容易忘記自己內心真正的貧乏,忽略飢餓的靈魂。富足是有代價的,什麼都不缺的人往往感受不到平凡的樂趣。富足不會改變我們,而是放大我們的慾望而已。

在耶穌面前的眾人,其實就是我們,聽見耶穌的話,不僅無動於衷,還轉身搜尋能看見的恩典,因為他們看不到耶穌有施展特別神奇的能力。但在上週講道,孔牧師提醒我們,若是可以看見,僅是知道而已,信仰不是看見才相信,而是因為相信才得以看見;信仰不是看見才開始,而是從信心展開,開啟我們的雙眼,讓我們在邪惡的世代當中找到真理之路。邪惡,不僅是指人性醜陋事實或戰爭、貪婪、惡意、惡毒,等等的外在行為,更是指向我們現今擁有太多欲望、過多選擇,進而忘記生命真正的需要。

不妨在生活中觀察,不論在電視、網路,都有源源不絕的廣告出現,刻意被營造的文化價值,一直製造並放大欲望,藉著消費使自己得到滿足,「這個東西好想要、那個東西也好想要。」,邪惡的世代在於刺激我們的感官,什麼都想要,就是不想要上帝。我們會在自己的生活中,聽見各種喧鬧,每一種聲音都干擾我們專心仰望上帝。


敬畏上帝、尋求智慧

保羅提出解決問題的方向,邀請我們要「把握時機」(v.16),有珍惜時間的意思,衍生為在邪惡的世代,善用機會。這是指必須運用智慧,在每個試探、考驗當中,發現上帝的恩典,雖然每一天都可能會遇到挑戰,甚至是被黑暗籠罩,但是我們仍然在等候救贖,會有不安、驚慌的時刻,卻能在其中尋獲上帝的平安及盼望。關鍵就在於保羅說的「智慧」,在箴言第九章開頭提到:智慧建造房屋,鑿成七根柱子。」(箴言九1),如果還記得以弗所書第二章,保羅就有提到我們是在建造房屋,以基督作為基石,每個人所蓋的房屋會彼此連結,成為聖殿。箴言與保羅寫下的文字相互呼應,也是指向有智慧的人是願意跟隨基督,以基督的教導建造生命的房屋。雖然聖經學者對於七根柱子的見解,沒有任何答案,最多也只解釋「七」代表整全的意思。然而這剛好給予我們在信仰上,能夠有些許想像的空間,一棟房子需要穩固的地基,往上蓋起來也需要堅固的支撐,那股支持的力量是祈禱,七根石柱,表明一個禮拜七天都需要仰望上帝。

同樣在箴言第九章裡,啟示我們如何尋求智慧,就是存著敬畏上帝的心,「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箴言九10)。因此,若是要明白主的旨意,先要懂得敬畏上帝,這是一種生活的態度及方式,在上帝的面前,意識到自己的缺乏和有限,明白凡事只能夠倚靠上帝,藉由祈禱和敬拜,放下自我作為世界中心的傲慢,願意放手交託讓上帝掌權,這正是敬畏上帝的特質,深知自己軟弱,因而體會到自己被上主揀選,換句話說,敬畏就是攸關於弱者的呼召,願意承認自己對於生命的真理,什麼都不會、什麼都不懂。《詩篇》裡,詩人總是不斷吟唱信仰的旋律:「耶和華的聖民哪,你們當敬畏他,因敬畏他的一無所缺。」(詩篇三十四9),聖經提到上帝拯救、保護敬畏祂的人,正好說明敬畏上帝的人通常是無能、弱小的,因為我們若是強大,就不會明白一切需要仰賴上帝恩賜和供應。敬畏讓我們有信心的眼光,發現上帝與我們同在,打破心中驕傲與狹隘。


明白主的旨意

上帝藉由話語啟示,為我們開啟新眼光,發現世界不再只有邪惡、敗壞,每當我們來到上帝面前,自己正站在聖潔的空間,活在神聖的時間裡,敬畏是我們全神貫注、忠心仰望、靜默思索、聆聽奧秘,被上帝的創造及作為所震懾。不過,這個過程並不輕鬆,雖然有上帝同在,表示祝福與安慰,但我們總是想盡辦法躲避上帝,因為我們想要的是自己擁有權力,但是站在上帝面前,一切的偽裝都會被揭穿,這會是我們恐懼面對的事情。因此,保羅邀請我們被聖靈充滿,就是願意把自已的生命交給上帝,讓祂牽引我們的生活,用新的眼光,不再只聚焦於肉體的需要,而是渴慕靈性上的飽足,以真實的心靈來敬拜上帝。

頌讚上帝、凡事感恩,讓我們能在神聖的時空當中,污穢的心靈得以被洗滌,脫去對於虛假的渴望。仰望上帝,跟隨基督,脫離自戀與自大,明白唯有基督才能補足心靈的飢餓和空虛,在基督裡有救贖和永生,那並非將來才臨到,而是聚焦於此時此刻的生命,以恩典和信心的眼光看待過去、現在和將來;過去的傷害因著耶穌而得醫治、現在的痛苦因著耶穌而得安慰、對將來的恐懼因著耶穌而得盼望。因為我們在基督裡,便能體會上帝一直在我們中間施行拯救。

真心感謝上帝,會讓我們原本仇恨及扭曲的心態改變,原本我們注意的是世上流行的價值,如今在基督裡,我們能以不同的面貌活出信仰。準備講章時,我想到一個自己親身的例子,還好今天孔牧師不在,所以可以說。過去在我每段感情的失敗,都會有一種強烈的,對前女友的報復心態,「我要過的比妳更好!讓妳後悔!」,雖然那段時間裡也的確有所成長,可是動力卻是憎恨,直等到遇見上帝的愛,漸漸從仇恨轉為感謝,回想生命的歷程有她們曾經出現,度過那段時間,讓我能成為更好的人,感謝她們的陪伴,相遇不是偶然,而是上帝的恩典。在我們生命裡的每一件事、每一個人,即便是難過、悲傷、憤怒和喜樂,都有上帝的旨意與同在,我們是在這些人事物上面,學習體會恩典:「凡事要奉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常常感謝父上帝。」(v.20)


結論

保羅在短短五節裡面,如果以和合本聖經來看,有七個「要」字,彷彿是上帝藉著保羅的提醒,讓我們領受這份呼召,意味著每天都要先聆聽上帝的話,然後在「要」與「不要」之間做抉擇。明白主的旨意,其實不難,就是在眾多選擇裡面,選擇走在基督的道路,相信上帝在我們當中,而我們活在祂的恩典裡面。



福音車窗中倒映的教會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