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各書二1-17 有信心的行動

雅各書二1-17

有信心的行動

前言

在台灣每年暑假最會被拿來討論的事情,其中一項就屬大學放榜,大家都為了考上理想中的學校拼命努力,本來是一種競賽,能夠讓大家選擇自己想要的科系,照自己的興趣學習,這樣的學習是快樂的,但最後這反倒成為一種競爭,為了考上最好的大學,無形之中,我們的心裡開始有排名,譬如說台東大學和台灣大學,你會選擇那一個?當然,考到每間學校應該都是很好的,都要予以肯定,可是我們的心中不免還是會有名次,其實這跟雅各說的以貌取人非常類似,以外在標準評斷價值,上帝藉著雅各對我們說話,我們怎樣去改變?願上帝的話幫助我們轉變生命的價值觀念,活出上帝國的道理。


雅各譴責我們用外在評斷人

雅各劈頭就直接點出教會的問題,而且應該是所有的教會可能都會遇到的情形,說到底都跟人性有關,儘管教會受到的教導是要去宣揚上帝的道、活出耶穌的模範,而耶穌甚至濃縮了律法的精神,向人說出最簡單易懂的啟示——愛的誡命,除了盡心、盡力、盡意愛上帝以外,其次便是愛人如己。不過教會都明白耶穌的教導,有時候卻無法改變,仍舊用過去的想法來看別人,或是將自身經驗套用在別人身上,衡量別人是好是壞,就是雅各所說的以貌取人,用外在看得到的來判定一個人的身價,身上穿的衣服、戴的首飾,社會認定的學歷、身份、地位、財力等等,都能作為標準。

雅各是在說,只喜歡以外在論斷別人,這種想法反映出一個人內心的自我價值,利己主義的思想,有價值的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才有資格生存;沒有利用價值、貧窮階級的人就是社會上的米蟲,生命如同螻蟻般沒有價值。而教會應該是抵禦這種思想的基地,並且能夠活出異於世界的觀念,發揚耶穌的理念,讓生命產生不同的轉變。可惜的是,雅各眼中所見的教會,不但沒有帶來生命的轉化,反而跟隨著世界的潮流價值,無法讓人看見耶穌提倡的愛,沒有努力消彌對立,教會存在富有與貧窮的衝突。

敬拜上帝的場所,本是獲得自由、應許之地,卻依舊有人的偏見、罪惡,每個人的生命都應該得到尊重,人與人之間的價值是平等的,結果教會無形中拉開了人與上帝之間的距離,因為藐視貧困者,轉頭去服務富有者,從雅各的角度來看,這就如同藐視上帝,雅各滿是憤怒地指責,若是沒照上帝的話去行,就是褻瀆上帝。這種心態衍生出另外一個問題是「知而不行」,有信心沒有行動,就是忽略了耶穌要我們在世上作光作鹽的吩咐,雅各直接點破,看到有人快要餓死、凍死,卻沒有拿出麵包給他們吃、沒有拿衣服給他們保暖,「這樣,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v.17)我們可以去思考,雅各到底想要教會展現出什麼樣的基督信仰價值?


根深蒂固的世界價值觀

我們會發現新約中書信的作者,在寫信給教會的同時,幾乎沒有什麼歌功頌德,沒有過多讓人注意到自己的豐功偉業;也沒有過度地稱讚教會所做的事工,沒有一直停留在表面說教會不錯,而是時常開門見山、一針見血地指出教會的問題,其中一個原因,當然就是希望教會能夠成為基督的模樣,行出基督的教導,與世界的價值相抗衡,並且讓生命得到轉變。不過這就產生一個問題,難道基督信仰與世界價值是相互衝突、互不相容嗎?有些普世價值是沒有問題,重點是那些強調貧富貴賤、階級有別、適者生存、汰弱換強的價值觀,我們從小到大就接受洗腦,但是耶穌宣揚愛與和平的信念,讓我們在這些觀念上可以有不同抉擇。

這個世界教導我們以外在判斷別人,於是我們喜歡在別人身上貼標籤、打分數,根深蒂固的錯誤觀念,說簡單一點,就是歧視!舉凡種族、宗教、職業、身材、長相,所有的東西都能拿來比較,這種心態的人生觀,就是將所有人都當成競爭對手,不相信任何人,滿腦子想的只有如何贏過別人。猶記得以前在電視上有個廣告台詞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這無疑就是告訴大家,人從出生開始到死亡結束,一生就活在比較當中,人生就是透過不斷競爭,藉著貶低別人來提昇自我價值,所以為了贏過別人,就要想盡辦法、不擇手段,甚至失去道德底線也能夠被接受,因為目的就是為了要贏,這樣的人感受不到生命的美善、更不會去欣賞別人的優點,只會拿著放大鏡不斷檢視別人,抓出別人的錯誤,提升自我的優越感。

這種觀念充斥在社會裡面,人與人相處只會看到「利」字,不管是「利用」、還是「利益」,就是貪圖別人的價值,貧窮、弱勢底層,往往被人遺忘、遺棄,因為無利可圖,這就更能說明為何有人愛招待富人,卻不樂意照顧窮人。以「利」看人,就不會看重生命,現在科技進步,懷孕都要產檢,能先照超音波,看見小孩的性別、器官和四肢,是否正常、健全,這時候就是一種選擇,許多家長看到小孩有疾病、缺手缺腳、不是期待的性別,往往就選擇墮胎,這不是正是以外貌判斷人的價值,甚至以此判定人的生命是否可以繼續活著。當然,這不是簡單能夠解決的倫理議題,不能說因為肚子裡的小孩身體有缺陷,選擇流產就一定是錯的,只是要說明,我們的心態是什麼?看的是生命的價值?還是外在的價值?如果教會受到外在價值影響,那就跟世界一樣,無法帶給人盼望,因為看不到改變,結果教會應該給人真理釋放,到頭來還是受慾望綑綁。這正是雅各大力訓斥教會的原因,教會聽上帝的話,卻沒有選擇照上帝的話去行,甘願被世界操控,有信心卻沒有行動,就像是一個人有減肥的意念,那可以算得上是有信心,「我一定可以減肥!」但是只有想法卻沒有去實行,那麼體重永遠不會往下降。


跟隨基督的價值轉化我們的內心

雅各開頭就勸勉眾人:「我的弟兄們,你們信奉我們榮耀的主耶穌基督,就不可按着外貌待人。」(v.1)信靠上帝的人不再以貌取人,而是明白所有人都是上帝所造,有上帝的形象、有上帝的美善,每個人都是上帝所愛、有與生俱來的價值。我們看見耶穌貫徹上帝的信念,即價值不來自外在,我們知道耶穌沒有含著金湯匙出生、不是誕生在皇室貴族的家庭,上帝是無限且全能的,卻願意成為有限的人;祂是聖潔的,卻選擇誕生在髒亂不堪、臭氣熏天的馬槽,以世界對君王的理解,看的是偉大、有力量、出身背景、不管怎麼看,耶穌都不及格,祂在平凡的木匠家庭,沒有雄厚的財力、人脈,但是當人將注意力放在高官權貴身上,耶穌關切的是生病、那些身上有痲瘋病、瘸腿、雙眼失明與乞丐;同時祂也關心被人遺棄、看為毫無價值、被當作物品的妓女;祂也與猶太人眼中的罪人,被人當成空氣的稅吏們成為朋友;關懷社會底層勞工階級的漁夫和沒有勞動價值的婦女、小孩,耶穌的生平以及祂所做的事,就是要翻轉我們的價值觀,不再以外在標準判斷所有的人事物。

面對教會的問題,雅各幫助大家回想起耶穌所講的話:「愛人如己。」愛那些不可愛的人,甚至是愛仇敵,這不代表是情感上的愛,因為透過情感、感覺的視野理解愛,往往帶著私慾、想要佔為己有,耶穌挑戰我們,愛不是佔有,因為這才是上帝的心意,上帝愛我們,給我們極大的自由,甚至可以拒絕祂,因此當我們談論到耶穌所說的愛,意思是有行動的愛,這份愛驅使我們去學習寬恕別人,更要在別人、而且是仇敵有需要時,熱心去幫助他們。愛別人不是因為有利可圖,而是我們接受上帝的呼召、邀請,將仇敵看為我們的鄰舍,將所有人看作是上帝的兒女,是我們的弟兄姊妹、是同工、同伴,耶穌讓我們看見,祂憐憫人不是因為那些人是好人值得獲得憐恤,單純是因為耶穌看見他們的生命、他們的需要,和對他們的愛而動了慈心。雅各提醒我們要去照顧窮人,這就是在見證上帝的愛與憐憫。當我們領受上帝的恩典,也將恩典分享給別人,而且是歡喜、快樂的。教會是敬拜上帝的殿,在當中帶給人盼望、喜樂,讓人感受到接納、赦免、內心得到醫治,教會是彰顯恩典的所在,讓人感受到上帝的擁抱,雅各等於是告訴教會,身為上帝的子女有一項很重要的使命,就是將上帝的恩典帶到這個世界每個角落,恩典是教會可以給這個世界最好的禮物,讓人感受到恩典之後,知道生命可以轉變,從過去的利己主義轉變成為利他主義。

這不是說沒有基督教,世界上就沒有愛心憐憫,我們是從雅各的耳提面命中反省,基督徒時常缺乏愛心,在耶穌所說的好撒馬利亞人的故事裡面(路加福音十25-37),如果我們還記得故事情節發展,我們回想起在故事裡面,最富有憐憫之心的,是最不認識正統信仰的撒馬利亞人,那些最認識上帝的人,照理來說應該是最有愛心的人,表現出來的愛心比任何人都還要少。所以雅各讓我們重新回到耶穌倡導的信仰價值,祂強調上帝的跟隨者要去了解並尊重上帝所賦予人類的生命價值。慢慢地看見別人的需要,而且願意去幫助別人,不再活在比較與競爭當中,這就是有信心的行動。


結論

照著信仰在日常生活當中,活出上帝的道,展現出聖經裡所帶給我們的教導,類似於我們在學生時代寫作業一樣,會出現許多不同的題目,不斷練習解題,有時候我們會寫錯答案,但是「好加在」,上帝給予我們恩典和機會,可以不斷修正,能夠遵循耶穌教導的方式去過生活。有一句禱詞說:「祈禱並工作,使上主掌權;一整日讓上帝的話激勵你的工作和休息。在每件事上保持內在寧靜,你會活在基督裡;被聖靈充滿喜樂。」讓我們以這段禱告詞作為結束,期待激勵我們以基督的模樣、教導來面對世界,愛人並且學習不再以外貌待人,照上帝的吩咐去成為別人的朋友,願上帝的話幫助我們的生命更加健壯。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