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是培養喜樂的土壤

隨著教會曆來到待降節第三主日,這天被賦予一項重要任務,代號是「喜樂」。既然是任務就意味著,這是需要我們主動履行的職責,然而卻不是近似瘋狂地尋找、或製造出喜樂,相反的,接到任務的人被要求「等待」。


對於今日世界來說,「等待」無疑是癡人說夢,畢竟有誰喜歡等待?病痛要早日痊癒、仇恨要立即回擊、委屈要馬上處理,不容許自己有等候的飄渺不定,連感到無聊時,都不自覺地掏出手機填補空白。


消費文化養大了現代人胃口,快樂能用金錢買到,各大購物平台APP點兩下,加上商人打造的優惠節慶,消費讓我們有紓解壓力的快感、立即性的滿足,試圖以「快樂」取代「喜樂」,也就是說,等待的時間裡,也要有刺激的感受,我們無法忍受等待給予的各種不舒適,厭煩、不耐及焦躁。


時間拉到出埃及記中的以色列人身上,摩西被上帝呼喚到西奈山上,百姓見摩西遲遲沒有下山,不免在心中大喊,離開太久了吧!整整四十晝夜,百姓根本已經失去耐心,再也等不下去,就像飢餓的人被要吃飽的慾望控制一樣,失去理智、發瘋似地要找到食物充飢,要找到快樂、安全。


他們憑藉著人多勢眾,說服了主任牧師摩西的助手,也就是副牧亞倫,而牧師不疑有他,認為自己順從民意,做的事工符合大家意思,結果只是將「事情做對」,不是「做對的事」;結果不是等候,是在原本被要求安靜的時間裡,發展屬於自己的快樂,還沾沾自喜地認為這是「有所收穫、充滿感動」的敬拜,雖然不乏新鮮、刺激,無論聲光效果,或是狂歡跳舞,迅速滿足了感官並且成功找到快樂密碼,但是自我安慰的金牛犢,實際上是拒絕等候、輕看靜默、褻瀆神聖時間。


等待是培養喜樂的土壤,是一段不能被跳過、被浪費的神聖時間,是在痛苦中思索盼望,而非藉著盼望消除痛苦。「等待」或許讓我們有許多懷疑、不安、惶恐,甚至要面對無聊、無助及失去耐心,「喜樂」不是痛苦的解藥,喜樂是我們發現基督就在當中,「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一兒子的榮光。」(約翰福音一14),不再企圖以其他的替代品竊取上帝的榮耀,不再妄想以外在滿足作為心靈的養分。


喜樂既不顯眼,也不光彩奪目,它不刻意引人注意,只是需要耐心等待、孕育出生,特別在紛擾又強調成功的世界,待降節是一張喜樂的邀請卡,招呼我們再次前往安靜、平凡、空氣裡瀰漫略有刺鼻的臭味、泥濘又雜亂的馬槽前。這裡不是觀光景點,沒有導覽手冊;這不是網美咖啡廳,不用拼命拿起相機拍照打卡。待降節的等待,是讓我們重新拾起,那已被文化腐蝕、受價值扭曲的「喜樂」,抓回到我們的生命核心,是心儀虛幻的表象?還是對焦在真實的上帝?


等待基督降生的喜樂,不是因著一連串聖誕活動,感受到短暫的溫馨快樂,而是我們發現祂就降臨在生活的困境裡,是在我們日常的柴米油鹽,在工作、走路、吃飯時,意識到基督就在當中。喜樂來自於等待,並非完全不做任何事,而是刻意暫停,將自己從喧嚷吵雜的環境中抽離,專注聆聽待降的信息對我們說話,體悟到喜樂的瞬間,彷彿迴盪在我們耳旁的呢喃,輕聲呼喚我們成為等待上帝的人。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