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記上廿六1-25 將生命交在上帝手裡

上帝將你的仇敵交在你手裡

掃羅不守信用,再次率領三千人搜捕大衛。不過未見大衛有絲毫擔憂,連逃跑都沒有,明明他才是被追捕的對象,反而主動出擊,「厲害的獵人總是會以獵物的身份出現。」足以襯托敘事中的大衛不再被動、無助,他摸黑潛入軍營、避開警衛,進到掃羅的帳篷裡,趁他熟睡時拿走他的隨身物品。相似的場景、熟悉的台詞再次展開,又是一個絕佳機會,掃羅就在他眼前、任憑他宰割處置。在大衛身邊的是他姊姊的小孩亞比篩,換句話說,大衛亞比篩的舅舅。前不久在山洞裡的對話再度複製,亞比篩建議舅舅:「上帝將你的仇敵交在你手裏,現在讓我拿槍把他刺透在地上,一刺就成,不用再刺他了。」(v.8)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要把握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這是最為迅速、最能永絕後患的辦法。姪子還貼心地為舅舅著想:「如果不想弄髒你的手,沒關係,就讓我來代勞。」值得注意的是所有人掛在嘴邊的那句話:「上帝將你的對敵交在你手裡。」倒是提醒我們,不是每一件稱心如意的事,都會是上帝的祝福,反而有可能是魔鬼的試探。

因為會要我們用世俗手段完成一件事,很有可能背離信仰宗旨。對於大衛來說,這絕對是不小的誘惑,能解決問題又不用背負弒主名聲,既輕鬆又划算。然而大衛堅持信仰原則,喝止了亞比篩的計畫,因為不管怎麼做,最後決定權都在上帝手中,總之就是不准動手害死上帝揀選、膏抹的王。大衛不僅將自己的生命交在上帝手中,他也將敵人的生命交在上帝手裡。大衛的一席話其實是一篇信仰告白,他有能力解決眼前的敵人,可是願意將權柄交給上帝,寧願讓上帝來裁決。這篇信仰告白相當重要,揭示了大衛相信上帝,遵循信仰的價值。雖然跟前一章的大衛顯然不太連貫,感覺不像同一個人,但敘事也很明顯拉出一條延伸的路線:用暴力只會引來暴力,靠自己的手想解決難題只會引出更多問題。敘事嘗試在人類有限的經驗中開闢新的可能和選擇,避免我們將權力當成偶像,因為可以自己做主是非常吸引人的,不僅能體會自由、更能顯出力量,這讓我們感覺像是上帝一樣。


想要擁有上帝的力量

想要有相似於上帝的力量,這絕對是人性的試探之一,創世記第三章裡著名的場景是魔鬼引誘夏娃吃禁果,以各種話術誘騙人類上當,「吃了就能像上帝一樣。」這是人類自古以來嚮往的試探,能像上帝一樣擁有極致的力量,呼風喚雨、無所不能、無所不知,至高無上的感受。在我們時常背誦的十誡中,第二條誡命清楚寫道:「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出埃及記二十4)人性會想要將膜拜的對象具象化,因此這條誡命的用意是要我們全心專注於上帝。改革宗神學家加爾文曾說:「人心是製造偶像的工廠。」現在教會面對更多挑戰,因為偶像不再以具體形象出現,而是慾望的展現,膜拜金錢、權力。「偶像」是使我們暫時忘記上帝的人事物,不限於宮廟內供奉的各路專職神祇,相較於看得見的神龕,無形的偶像才是最可怕的。

端看流行就知道「世俗價值」嚴然是現代的偶像,名貴跑車、名牌服飾,都有人甘願掏錢購買;社會價值吹捧的成績、學歷、顏值都是一種偶像;這也是為何電視上明星代言的廣告受人歡迎,因為當我們購買並使用這項商品,彷彿就能成為這位明星。到最後,我們會發現這條誡命有新詮釋,就是不可雕刻自己成為偶像。現今「偶像」的試探是想取代上帝,讓我們覺得自己彷彿有無限的力量,反而讓我們內在充斥許多偶像,讓生命癱瘓,以為自己能夠掌控世界,反而就失去自由。因此大衛的信仰告白對於我們來說是相當寶貴,是在充滿誘惑的世界裡,有來自上帝的呼聲,提醒我們仰望上帝。


靈性轉化權力的信仰告白

大衛掃羅熟睡,偷走了掃羅的槍和水壺,整個過程沒有驚動任何人,敘事生動地形容:他們就走了。沒有人看見,沒有人知道,也沒有人醒過來。他們都睡着了,因為耶和華使他們沉睡了。」(v.12)敘事表達一個重點,是上帝在我們看不見的時候,仍在行動,並非狹隘地指向上帝會幫助自己、處罰敵人,而是說明上帝從未離棄,祂不出聲不代表祂不在,相反的,祂注視著一切;同時我們也會發現祂的不在,祂容許壞事的發生:戰爭、殺戮。當下我們無法明白上帝的作為,只能在時間不斷向前,有一天回顧過往時,才有可能在其中發現上帝的恩典,相信祂的同在與保護。

大衛抵達另一頭的山頂,朝著掃羅軍營大聲嘶吼,驚動所有人,還挑釁將軍押尼珥,譏諷他沒有保護好自己的王,是不稱職的護衛。「你看我的手上有什麼?是王的槍和水壺!」大衛驕傲地將物品高舉過頭,背後的動機不言而喻:「這是上帝給我的機會,我有能力對抗你,甚至取你性命。你最好不要輕舉妄動。」跟之前在山洞的大衛比較起來,如今我們眼前的大衛更多了自信,從過去的被動到現今的主動,大衛蛻變成更有魅力的領袖。在掃羅王朝裡,地位僅次於王的就屬大將軍押尼珥,貶低押尼珥等同於否定掃羅的力量。大衛並非不將掃羅放在眼裡,是表明自己現在有能力抗衡,只是自己不會如此做,一方面是對上帝的敬畏與信仰、一方面是對掃羅的忠心和尊重。

因此大衛實則是揭露自我的告白,展現了他順服在什麼權力底下。敘事透過大衛揭露權力不止於政治上的理解,也不僅是力量的象徵,而是在關係裡隱含權力,君臣間的關係、家人間的關係,只要有關係就有權力運作。舉例來說,我們稱上帝為天父,承認自己是祂的兒女,進而降服上帝之下。權力不應該是禁錮和慾望,如果將權力偶像化就無法體會到自由,沒有自由就只剩壓制,會陷入惡性循環。我們是被權力建構而成,逃不了權力糾葛,然而權力能在靈性當中被轉化,跳脫暴力迴圈、甚至不會將其視為偶像。我們要知道並且告白自己降服於什麼樣的權柄,才會有自由。譬如說,如果我們不承認自己有罪,就會被罪綑綁;向上帝告解並體會祂的饒赦與慈愛,才有真正自由。因此權力是讓我們知道自己是誰;不是權力的奴役,而是上帝的兒女,願意照著上帝的旨意做出正確決定。


將生命交在上帝手裡

偶像讓我們無法專注於上帝,那麼仰望上帝就不會受慾望綑綁,不會錯將生活的喜愛當成上帝,願意將生命交在上帝手裡的人才有自由。因此所謂的自由就是在關係之中,知道自己有能力做出選擇,而且願意照信仰的方式;大衛有能力殺死掃羅,但他選擇不要。我們能為了信仰的緣故,勇敢向慾望說「不要」,那就是自由。敘事引導我們注意到一個重點是「信任」,假如掃羅對上帝有信心,願意將生命交在上帝手裡,就不會有後面的爭端;另外一個重點是「承諾」,前不久掃羅才答應大衛,如今反悔導致同樣的事件再次發生:「是我錯了,大衛,回來吧!我不再害你!」敘事呈現掃羅不信守承諾,內心不自由,他的心胸狹隘。反觀大衛的回應,會發現「信任」和「承諾」就是自由的特質。

想到過去輔導青年的經驗,很多青年會向我抱怨,在家裡很不自由,父母管東管西。相信我們都是過來人,年輕時也覺得父母管太多。解決辦法不是抵抗,而是成為讓父母信任的人,不管做什麼都報備,讓他們安心,遵守「承諾」就會得到「信任」,自然就有更多「自由」。自由不是隨心所欲地想做任何事,自由是受到規範,明白在限制裡才有自由;因此誡命本身不但不是束縛,反而是我們能通往自由的途徑。當我們認真看待上帝的誡命,心無窒礙地跟緊上帝,上帝必然看重我們的抉擇,拯救我們脫離一切患難,因為我們不會受到良心譴責。

敘事最後,掃羅大衛臨別前,並不曉得這會是兩人最後一次見面。在掃羅的祝福聲中,不論是真心還是假意,至少在此刻仇恨消失、重新成為朋友。「將生命交在上帝手裡」也是相信上帝在掌權。關係中受傷、跌倒或軟弱,仍要為其祝福。等候上帝是願意將事情交在上帝手裡,有些事情我們改變不了,不過信仰教導我們忍耐,直到看見上帝恩典。因此我們能做的是調整自己的心態,不把外力當成寄託與盼望,否則就會淪為偶像崇拜。或是用另一種角度來說,我們只有唯一的選擇,就是仰望上帝。

結論

面對生命種種的困難與問題,敬畏上帝的心是最重要的根本,我們才會明白且願意將一切交託給上帝。畢德生牧師說:「我們越多分享上帝的作為,就會越少靠自己去運作什麼;越多分享上帝在耶穌身上顯明的作為,那上帝透過我們成就的事就越多;越操練復活的信仰,就越少倚靠自己。」復活不是我們能控制的,而且復活前會有受苦和失望,正因如此,復活完全是上帝的做為,我們只能仰望上帝,祈禱幫助我們度過這段時間,在上帝的話語裡,會有安慰與盼望。在祈禱中能像基督一樣「將生命交在上帝手裡」的懇求:「不是照我所願的,而是照你所願的。」(馬可福音十四36)


鄰居阿順兄種的咖啡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