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記上十六4-23 掃羅與大衛

延續路得記的敘事

撒母耳接受上帝的命令,前往伯利恆的耶西家中。當他前腳踏近伯利恆,城中長老趨前緊張的問:「你是為平安來的嗎?」(v.4)從長老戰兢的反應來看,不難想見掃羅與撒母耳之間微妙的關係,表面和諧、私下撕破臉,是全國上下都有耳聞。先知突然到訪,長老肯定害怕發生了什麼事,還好撒母耳帶來和平的消息,邀請所有人來向上帝獻祭,這是特別的宴席,預示上帝帶來拯救,對應「伯利恆」的地名,字面意義是「麵包之家」,除了是指盛產小麥等農作物,能夠製成麵包,其含義是這裡不會餓肚子,從耶西家選出大衛做為王位繼承人,更是延續路得記中上帝的拯救。如果對路得記有印象,裡頭沒有才華出眾、享譽名聲的人物,沒有尊貴君王、沒有領袖魅力的士師和先知,只有兩個寡婦和一個農夫,透過平凡的言行交織成上帝的救恩,其中一位寡婦還是沒有地位的外邦女子,卻是上帝救贖計劃裡的重要角色。上帝的揀選時常出乎人意料,路得記所談的是邊緣人受到上帝眷顧,而且是故事的中心,媳婦路得是大衛的曾祖母,婆婆拿俄米,意思是「喜樂」,卻遭遇困苦,先生、孩子相繼過世與食物短缺,她的愁苦與空虛因為上帝的供應,而有了轉機。

路得記的每一章篇幅敘事都非常平凡,卻是從人的困境開始,飢荒、喪偶、拾荒、律法,這些素材組合成上帝的作為,也就是說,日常生活的瑣碎片段都有可能是上帝恩典的一部分。拿俄米從抱怨開啟路得記的故事,但是最後她的哀怨得以平反,路得和波阿斯婚後生下孩子,大家說的不是路得生小孩,反而恭賀拿俄米:拿俄米得了一個孩子了!」(路得記四17)福音不是讓人一直過得順利、平安,不是滿足個人需求與期望,福音是上帝的偉大工程,讓人知道此刻活在恩典之中,困苦會成為經歷上帝恩典的機會。延續路得記的敘事,撒母耳找大衛的現場,會發現上帝的揀選不是要證明這個人有多特別,而是每個人都在上帝的計畫裡面,每個人都有不同呼召,做好自己的責任便能讓恩典顯明出來。


撒母耳膏抹大衛

撒母耳在耶西家裡仔細尋找上帝揀選的王。大兒子以利押首先出場,撒母耳一眼就被他吸引,因為照之前的經驗,正是人高馬大、外表英俊的掃羅中獎,撒母耳認定以利押符合上帝心意,結果上帝直接打臉撒母耳:「不要只看他的外貌和他身材高大,我不揀選他。因為耶和華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v.7)上帝的作為沒有特定公式,無法以世俗潮流、文化判斷,而將敘事繼續往後看下去,發現上帝無法被人掌控。掃羅違背上帝而慘遭撤換,但是也沒有立即下台一鞠躬;上帝沒有揀選掃羅的兒子約拿單,這位看起來更適合的王儲,約拿單展現宅心仁厚又信靠上帝,卻沒有獲得上帝青睞;上帝反倒選擇此時默默無名的大衛,值得留意的是,大衛的後裔做王,除了所羅門締造以色列盛世之外,其他人搞到王國分裂,甚至有些君王做的惡事絕不亞於掃羅,上帝卻沒有像廢除掃羅一樣,揀選有能力、信仰的人來撤換這些亂七八糟的王。

上帝揀選大衛的過程極富戲劇性,耶西的孩子一字排開,唯獨遺漏大衛,看似被父親遺忘的小牧童,應該是當時大衛年紀尚輕,不需要參與祭祀禮儀,撒母耳並未告知此次來訪的目的,所以合理的解釋是,大家以為撒母耳要從這些青年當中選出幫忙獻祭的助手,年幼的大衛自然被排除在選項之外。當撒母耳看見大衛的瞬間,上帝直接介入對撒母耳說話:「此個就是;你給伊抹油。(起來,膏他,因為這就是他了。)」(v.12)撒母耳聽見上帝的聲音,確信這位少年是上帝所揀選,於是在父長及眾人面前,膏抹大衛、為他祝福。從那天起,聖靈感動大衛,如同之前掃羅被膏抹的情形。上帝把兩人放在一起,兩人都被撒母耳膏抹,有聖靈充滿,甚至增加戲劇張力,大衛被膏抹會對掃羅造成威脅,還好掃羅似乎對這件事毫不知情,還傳喚大衛進入宮中服侍,跌破眼鏡的是掃羅很喜歡大衛,讓他拿著兵器站在掃羅旁邊,還特別差派人跟耶西說:大衛侍立在我面前,因為他在我眼前蒙了恩寵。」(v.22)經文指出相當重要的主題,即便有過聖靈充滿的經驗,並不表示會聽從上帝的話。如果以此反省當代信仰議題,便是不斷強調靈恩工作,卻不願意聽從上帝的話。


你的心在哪裡?

耶穌說:「因為你的財寶在哪裏,你的心也在哪裏。」(馬太福音六21)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們看重什麼,就會朝思暮想。掃羅雖然有聖靈充滿的經驗,卻未將上帝視為財寶,心中自然沒有上帝,很明顯掃羅所看重的是權力,他享受著權力帶來的好處,敘事已經告訴我們,作為一位君王,是有權徵收兵丁、奴僕納為己有,而且不用付出代價,反倒是耶西還要自掏腰包、獻上禮物,掃羅品嚐權力的滋味已經就回不去了。但是掃羅也開始害怕有競爭者篡奪王位,憂慮產生憂鬱,未曾想過倚靠上帝,而作者描述很有意思:耶和華的靈離開掃羅,有邪靈從耶和華那裏來擾亂他。」(v.14)舊約學者布魯格曼主張,舊約以色列人的神學觀,世上所有事情皆出自於上帝,因為上帝擁有絕對主權,所以聖靈出於上帝,惡魔同樣也受上帝差遣。不過與其說是上帝的工作,我們注意到的是掃羅情緒處在不穩定的狀態,心靈過度專注權力而衰弱,甚至出現精神方面的疾病。敘事提到這是上帝的作為,即便如此,掃羅依舊沒有反省的心志,他聽見底下的臣僕說:「看哪,有邪靈從上帝那裏來擾亂你。」(v.15)但是掃羅卻沒有任何反應,由此可知他不畏懼上帝,他的表現反應人的天性,「什麼都怕,就是不怕上帝。」芬蘭信義會牧師愛若·霍維寧更有一個有趣的形容:「除了屬靈的事情外,人們對什麼都感興趣。」我們什麼都在意,就是不在意上帝。

臣僕看見掃羅的煎熬和折磨,於是建議用聽音樂的方式驅散痛苦,就是這麼剛好,有人聽過大衛彈琴,而且印象深刻,故而推薦,掃羅接納提議並執行。上帝巧妙安排,兩個被揀選的王此時相見,這是掃羅與大衛第一次相遇,沒有火藥味、沒有刀光劍影,不過我們已經讀過敘事,知道將來有許多腥風血雨。此刻上帝尚未推翻掃羅政權,反而是大衛還要服侍掃羅。上帝的揀選從來不是在實質生活中有特別了不起的變化,而是必須在敘事與生活之間留意上帝作為,敘事暗示一個方向:從上帝那裏來的邪靈臨到掃羅身上的時候,大衛就拿琴,用手彈奏,使掃羅舒暢,感覺爽快,那邪靈就離開他了。」(v.23)掃羅的不安只能藉由大衛的服事得到安慰,證明大衛的服事有著上帝的恩賜,聖靈充滿的人服事沒有聖靈同在的人,我們看見上帝的憐憫,雖然掃羅離棄上帝、糟蹋上帝呼召,但是上帝並沒有很快地剝奪他的王位,還容許他活著,甚至要大衛伺候掃羅。


掃羅與大衛

敘事帶來啟示,我們每一天都活在上帝恩典、憐憫之中,也包括那些惡人。耶穌同樣在馬太福音提過:「因為他叫太陽照好人,也照壞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馬太福音五45)敘事已經提醒了我們,好人也可能會變成壞人,但是不論好壞,同樣活在上帝憐憫之手的庇蔭底下,上帝藉著敘事呼召我們去服事離開上帝的人,上帝透過耶穌為門徒洗腳的行動成為我們的典範,將我們拉回信仰的核心,「愛人如己」是包括討厭的人,這是考驗我們,心思是否對準上帝?上帝將掃羅與大衛擺在一起,呈現出一幅畫面,信仰群體裡面,有些人不相信上帝、有些人仰望上帝,這件事幫助我們知道身為「上帝的百姓」,是一群仰望上帝的人,知道自己被上帝呼召、被保守,靠著恩典而活;心中沒有上帝的人,只是將信仰團體當成在辦宗教活動。即便如此,我們被邀請服事沒有信仰的人,過程可能會很煎熬、混亂,但是相信上帝會安慰我們,如同祂親自安慰撒母耳一樣。奧古斯丁有一句禱詞:「上帝啊,直到在祢裡面找到平安為止,我的心永遠無法安寧。」除了上帝別無拯救,相信上帝、為祂服事和見證就是祈禱,當我們沒有辦法幫助別人,祈禱就是最好的方式,儘管祈禱的效果難以衡量,但是祈禱絕不會是徒勞,上帝容許我們能向祂祈求幫助,感謝祂和相信祂,不是因為自己在祈禱中特別有能力,而是因為上帝親自應允我們,祂會聆聽。基督徒的生活充滿挑戰,但是當我們專注聆聽上帝的話,就能知道在看不到回饋的地方,上帝仍在工作。


結論

在靈魂的黑夜、遇到像似考驗的暴風雨,都是學習信任、交託的時刻。上帝愛我們,不是因為我們多麽完美、有信仰和敬虔,純粹是因為祂愛我們,而我們被呼召去愛,我們在不完美的人身上看見上帝的形象,上帝藉著大衛服事掃羅,在那些不可愛的人當中,上帝依然眷顧他們的需要,而我們要去做的,只是跟隨上帝腳步,以基督為典範,做基督曾經做過的事,並倚靠聖靈的帶領。一個基督徒不是不會遇到困難的人,而是倚靠上帝勇敢面對的人,願上帝幫助我們,在日常生活裡被神聖的使命感動,賜給我們平靜安穩的心靈,知道自己活在上帝慷慨的憐憫、恩典之中。


祈禱

上主,祢是仁愛的泉源,請祝福我們,使我們的生命成為基督臨在世上的標記,在生活中展現仁愛。祢藉著聖靈向我們呼出祢的氣息,使我們的生命能轉變,開啟我們的眼光,看見祢奇妙的作為。使我們已經沉寂、冷淡的心靈,重新被點燃仁愛的火焰,即使只有火苗、微弱的光芒,卻足以照亮黑暗。藉著祢,恐懼將會散去,平安將會佔據心頭,盼望將成為我們的力量,等待光明的黎明來到,使我們的生命滿溢著安慰,並能將一切交託,深信祢的供應一無所缺,每日的恩典足夠支持我們面對險惡的世界,使生命得以飽足、並能與鄰舍分享良善,我們同心祈禱、仰望。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