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記十七8-11、37-40、45-50 倚靠上帝爭戰

前言

十七章敘事太長,無法在禮拜中全部讀完,只能擷取其中幾段經文。這是耳熟能詳的故事,大衛打倒歌利亞。一位少年毫無畏懼面對巨大的挑戰,是什麼樣的力量幫助他?我們將要透過今日的敘事,認識上帝的作為。願上帝施恩憐憫,使我們明白祂在敘事裡放入的啟示。


害怕、沒有信心

十七章沒有描繪掃羅與大衛在宮中的互動,反而將場景切換到以色列與非利士之間的恩怨。非利士人派出一位壯碩的戰士,作者花了些篇幅介紹他,是一位巨人,身材高大到必須抬頭看他、全身穿著厚重盔甲、手持特製重武器。從文字就能感覺到他走路時,地都會微微震動,他的名字叫歌利亞,是久經沙場、經驗豐富的勇士。一開始就站在隊伍最前方,對以色列陣營下戰帖,「你們不是掃羅的僕人嗎?那麼應該很厲害吧?派一個人出來與我對決,誰輸了就做對方的奴隸。」意思明顯是在嘲諷,雖然掃羅曾經打贏非利士人,但是如今卻不敢出去迎戰,敘事詳實地描述此刻的掃羅:掃羅以色列眾人聽見非利士人這些話就驚惶,非常害怕。」(v.11)敘事突然話鋒一轉,回頭介紹起大衛,提到他父親耶西及三位跟隨掃羅的兄長,得知大衛有時會離開掃羅,回去幫忙家裡的工作。原本的戰爭劇情插入跟整段敘事無關的家庭背景,是大衛出場的導言,在作者刻意安排下,歌利亞與大衛又是一組對照,歌利亞是強壯的戰士,大衛只是瘦弱的牧童;歌利亞有齊全的軍事裝備,大衛只有手上的一把彈弓(甩石的機弦),無論怎麼看,一定是歌利亞的勝率最高,可以說是百分之百穩贏。

歌利亞連續四十日在以色列人對面叫囂,早晚兩次,但是以色列人毫無反應,因為沒有人敢接受挑戰。不過就是這麼剛好,這天耶西趁著大衛在家,叫他跑腿拿東西到軍營送到他兄長手裡,大衛到軍營找他哥哥,恰巧聽到歌利亞的辱罵聲,隨即問他旁邊的人:這未受割禮的非利士人是誰,竟敢向永生上帝的軍隊罵陣!」(v.26)大衛也從旁人那裡聽到,若有人奮勇殺死歌利亞,洗除以色列的羞恥,掃羅絕對會給予豐厚的獎賞。大衛向掃羅請求出戰,「不用怕那位非利士人,請容許你的僕人去與他決鬥。」掃羅竟然表達煩惱,不是因為擔心大衛的生死,而是輸了要向非利士人伏首稱臣,所以掃羅充滿疑慮的關心。大衛稟告掃羅,有關自己在曠野做過的事,曾與獅子、熊搏鬥,且都宰殺牠們,大衛要證明自己不是省油的燈,掃羅見到大衛堅決的態度,即沒有求證真偽、也沒有測試實力,直接讓大衛迎戰歌利亞。敘事揭露了掃羅的無奈,無力改變現況,只能死馬當活馬醫,不是對上帝有信心,而是他也沒有其它辦法。


羞愧讓我們遠離上帝

若還有印象在十五章,上帝吩咐掃羅滅盡亞瑪力人的一切,上帝要滅絕的,其實是一種離經叛道的生活方式,因為他們正是敵擋上帝引導及供應的人,他們對上帝的國度構成強大且無情的威脅,以世俗價值企圖毀滅人對上帝的信心。即便以色列人解決亞瑪力人的恐嚇,但是這種生活型態仍舊不斷出現,歌利亞的出現證明了這點,在我們生活周遭的確充斥了各種挑戰或危險,而且是非常巨大的困難。到處都有似是而非的論點,偽裝成真理,以致無法判斷真假,只能以謹慎、自省的心態去查驗。有時候,甚至是信奉了一輩子的價值觀,都有可能是錯誤的,好在上帝的恩典一直都在,讓我們勇於承認,並且做出調整。但是我們必須正視這點,邪惡離我們不遠,有些仇敵的攻擊是隱藏的、有些則是顯而易見。有上帝百姓的地方,就有上帝的仇敵存在,這是不爭的事實,這不是泛指魔鬼,更像是一種黑暗的狀態,是不願意聽從上帝的聲音,近似於靈性上的驕傲,就像魔鬼試探耶穌時,開頭問句都是:「祢若是上帝的兒子。」以為身為上帝僕人就能百毒不侵,往往會變得過度自大,歌頌自己在信仰中的偉大業績;要不然就是不相信上帝,不信聖靈的帶領。我們需要謙卑,願意在上帝所呼召的事上工作,祈求上帝給予信心,信靠上帝會照祂的應許,引領我們來去爭戰。

這次中會以泰澤禮拜作為開始,在靜默中想了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無法安靜在上帝面前?世界有各種聲音,勾起我們心中的慾望,想要離開上帝。世界營造了許多幻象:華麗、成功、偉大。當我們看見別人享受著世界的價值,不免會羨慕,再轉頭看到自己如此不足,我們的心中也會浮躁、不安,覺得要跟別人一樣才有安全感。甚至想要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得到別人的認同與掌聲。於是,在我們心裡慢慢形成了「羞愧」,二戰時法國哲學家韋依曾說過:「充滿了深重的恥辱,讓人寧可不去回想、不再考慮,只一心想著之後的重振復興。在私生活中亦然,每個人傾向以某種方式,將自己的失敗放入括號,整理在某個雜物間中,找出一種不用將其計入的計算方式。若屈服於這樣的誘惑,無異於毀損靈魂。」意思就是我們討厭失敗,那會引起「羞愧感」。台語有句話說:「見笑轉生氣」,一旦產生羞愧,就想掩飾,會拼命講話為自己辯解、找理由來推卸責任,或是為了證明自己而不斷說起豐功偉業、人品高尚,不想讓人看見自己的失敗,結果離上帝越來越遠,因為不相信上帝會申冤,忘記安息的誡命,一直講話而不肯安靜,聽不見上帝細微的呼聲,上帝的話就不再是生命的核心,我們必須認識自己的呼召,才不會想要成為別人,或是追尋世界的價值。保羅在羅馬書十二章如此勸勉:「我憑着所賜我的恩對你們每一位說: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要照着上帝所分給各人的信心來衡量,看得合乎中道。」我們在「羞愧」中很容易小看自己,結果要不是凡事恐懼膽怯、就是要用優越感偽裝自己,急於展現自己的成就,都在靠自己,而不是信靠上帝。


倚靠上帝爭戰

撒母耳記的敘事之所以有趣,因為它不避諱談人的失敗,甚至是上帝的失敗,真實紀錄就算有信仰的人,都有可能會跌倒、軟弱。敘事間彼此連貫,直到現在還能回想過去的經文,十五章撒母耳說:「看哪,聽命勝於獻祭。」(撒母耳記上十五22)韋依在自己的反思裡寫下震撼的一句話:「才能與道德毫不相干。」用這個角度來說,我們做了什麼,其實都跟信仰無關,也就是說,不論我們做了什麼偉大事蹟,或是擁有好品行,都不能直接代表我們就有好的信仰,或是對上帝有敬虔。意思不是不用靈修祈禱,而是不需要吹捧自己做過什麼。聽從上帝的誡命才是重點,不需要到處宣傳。在關鍵時刻,自然會顯明自己所累積的努力。靈修是將上帝的話語內化至靈魂深處,轉化我們的生命,意識到自己的「羞愧」、「不足」,並祈求上帝轉化,使我們有恩典的意識。大衛在曠野有很長時間的安靜,有時間默想信仰、生命的問題;也有時間發呆、放空。《回家吧!迷思在數位時代的你》裡提到,「無聊」是很重要的事,不過我們無法接受無聊,需要用電視、手機排解無聊,卻也失去自創消遣的動力,也就是說,大衛有時間找有趣的事情做,玩弄自己手上的彈弓。那都是一點一滴慢慢累積,大衛不是一開始就如此厲害,每天生活都是我們累積信仰的開始,才能去面對世界帶來的挑戰。倚靠上帝爭戰,上帝賜給我們信心,運用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練習,能夠扳倒像是巨人歌利亞一般的困難。

大衛與掃羅剛好相反,經文沒有敘述大衛的心境,但是勇敢面對歌利亞,此時的大衛不需要任何裝備(偽裝),面對不堪入耳的辱罵,大衛堅定倚靠上帝,他回應歌利亞:「耶和華使人得勝,不是用刀用槍,因為戰爭全在乎耶和華。」(v.47)少年大衛有單純的信心,這不是「憨膽」,他知道上帝的作為超過一般人的想像,不是靠著世界告訴我們的價值,擁有力量、裝備,才能贏過別人。上帝的得勝,完全是因為上帝本身的意願,那是祂的主權,祂以十字架上的軟弱贏得人的生命,世界是用流別人的血證明自己的力量,上帝卻是流自己的血,來使所有人得到拯救。敘事強調一件事,大衛手中沒有刀,這是世界所看重的力量,誰有力量就能講話大聲,名聲、權力、財富,都是「刀」的延伸和展現,「沒有刀」代表我們倚靠的不是外在的才能、勢力,而是倚靠上帝。


仰望上帝就不再羞愧

敘事有個令人納悶的結尾,掃羅竟然不知道大衛是誰?不記得他的父親是誰?舊約學者有不同的揣測和看法,可能是作者在歷史時間上的排序,可能是作者將不同的口述傳統彙整編緝。不過若以文學角度看撒母耳記,它有圖像般的敘述特色,以故事的形式,讓讀者自行思考和判斷,在牧師的想像裡,掃羅為著權力癲狂,甚至可說是生病的狀態,或許他這個時候因為極度的害怕、不安,讓他暫時忘記了大衛是誰,暗示了掃羅身心靈方面的衰弱。

不要小看自己在做的事、也不要小看每個人,是敘事裡讀到的另外一個提醒。倚靠上帝爭戰,即便面對眼前巨大的困難,也能從容應付。詩篇一二一篇,詩人自問自地說:「我要向山舉目,我的幫助從何而來?」(詩篇一二一1)高山就好比是阻擋在生活中的困難,又大又難,不僅難以跨越,跋山涉水的路上又有未知的危險。但是詩人接著說:「我的幫助從造天地的耶和華而來。」(詩篇一二一2)不論是面對生活中的艱困,或是生命裡的自我,我們都需要仰望上帝。有一首泰澤詩歌就叫《仰望上主》,歌詞很美且激勵正在低谷的人們:


「仰望上主的人滿面光彩,他們的面貌不再有見笑失望(台)」


「仰望上主的人容光滿面,他們的面容不再有憂傷。(華)」


我們在生活的困境裡爭戰,在自我的迷失中爭戰,只能仰望上帝。韋依在《拔根》中說了一句話:「話語的表達只是起步而已,行動是更強大的塑造靈魂的工具。」我們都懂聖經的道理,但是必須要有行動,才能彰顯真理,倚靠上帝爭戰是代表我們要有所覺悟,我們不是做了什麼偉大的事情才得到上帝的幫助,而是我們在每一個行動、決定裡,倚靠上帝,手所做的事若是出於信仰良心,就必然有上帝的同在,而我們的靈魂也會因此得到幫助。


結論

每天倚靠上帝爭戰,活在上帝的恩典中,真正的神蹟不是我們一直勝利、得到更多,或是信仰更加強烈、敬虔,而是在我們身上顯出上帝的話語,照映出了真理,有基督的模樣,不用害怕跌倒、失敗,倚靠上帝爭戰是知道自己不論如何都有上帝的手在扶持,願我們認真找尋真理,並放在心上,竭力守護並活出真理,願基督的應許在我們心中發酵,成為我們生命的盼望:「你們將認識真理,真理會使你們自由。」(約翰福音八32)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