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是我

那天,坐在臺下,專心聽著太座講道。擅長講故事的她,總是精準掌控抑揚頓挫,流暢的表達,令聽者能在腦海裡產生想像的畫面。


有時候,閉起眼睛,心中就能浮現段落與段落之間描繪的場景。當太座鏗鏘有力地拋出:「信仰不是看見才相信,而是因為相信才得以看見。」


我睜開眼睛,注意到以前從未仔細凝視的角度。懸掛十字架的兩側,看起來像一座大型拱門。約翰福音十章7節,耶穌說:「我就是羊的門。」,進入其中便有安全及飽足。


約翰的神學視野,引領我們將「耶穌說」定調為「道」的展現。耶穌的那句「我是」,迴盪在講臺,象徵「道」在此被宣講出來,不是複雜高深的理論,而是落實在平凡之中,隱喻基督就在這裡,與我們同在。


「門」本身就有通道的意味,區隔不同的領域,這道門又如此與眾不同,站在門前準備跨入,近似超商的門打開,耳邊傳來「歡迎回家」的溫暖問候。同時也是一種提醒,進門之後會邁入新的境界,一腳踩上名為「應許」的土地之上。


抬頭仰望門上懸吊的十字架,更能體現出耶穌說的「我是」。當上主在燃燒荊棘中向摩西顯現,就是這般啟示自己:「我是自有永有的。」(出埃及記三14)。祂獨特的名字,希伯來文Yahweh,希臘文ego eimi,直譯下來即「我是」。在約翰福音裡,耶穌用了七次這種形式,生命的糧、世界之光、羊的門、好牧人、復活與生命、道路真理生命和葡萄樹,以簡單平凡的比喻揭示自己,沒有華麗浮誇的遣詞用字,邀請我們成為救恩故事的參與者,而不是旁觀者。


再往門後望去,是教堂裡高聳的五角塔,正巧呈現的形狀,像是一個人張開雙手,準備擁抱的姿勢,彷彿也是一種熱情的邀請及招呼。來吧!請進來到門後,這裡有基督的接納,豐盛的宴席正在等候前來的賓客入座。


初鹿教堂時常帶給我驚喜。當然,我沒有問過建築師,也是我們教會的安祥長老,在設計時,是否就有考量加入這些神學的要素。如果有的話,這間教堂富含的神學寶藏未免也實在太多,還佇立著等待我們挖掘。


不過,我只是以自己粗淺的理解,去詮釋這些空間,期盼在庸擾的世俗中,找到一處神聖的所在,默想上帝的奧秘。


最近閱讀宋泉盛牧師的《第三眼神學》,當中有段話:「真正有靈性的教會是一個創造性的教會。它不但在宗教的事務上有創造性,在人類生命的所有活動領域裡也必定發生創造性的作用。真正有創造力的靈性使得我們能夠在所有的事情上體驗到上帝的臨在。上帝不僅臨在宗教的崇拜,也臨在人類所有的活動中。這樣的靈性打破了聖界與俗界,宗教與非宗教,神聖與塵世之間的藩籬。靈性的創造力使人在庸俗與紛亂的塵世中發現人的真實存在,在死亡的陰影中經歷生命的可貴,在無意義的表面中感受到深刻的意義。」


我覺得理解這段話,其實不難。意味著,上帝沒有離我們很遠,在柴米油鹽之處,也有神聖臨在,祂藉著基督啟示,用平易近人的詞彙和聲音,邀請我們平常生活裡,感受祂的慈愛與恩典,「我是」就在我們當中,而我們就在相信當中認識上主,也聆聽祂說:「是我,不要怕!」(約翰福音六20)。就像對待朋友一樣,在不經意中向我們招呼。嗨,是我喔!


我們回應的行動,即是與祂對話,在祈禱中發現祂的蹤跡,體驗「我是」展現在我們周圍,也在每個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裡,聽見祂輕聲安慰「是我」。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