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前書十五1-20 復活的信仰

前言

在準備今天的信息時,覺得很沉重,這次的主題和內容都是在講耶穌基督的復活,我們聽過無數次的講道,都有提到「復活」,或許我們會感到沈悶、無聊,而且這次的方向似乎很生硬,所以如果有人開始打瞌睡,我是可以理解的,放心地去睡吧。但是可以的話,我們還是彼此鼓勵,打起精神來聽上帝的話,願上帝今天對我們說話,讓我們明白復活的信仰。


對於復活的誤解和不信

哥林多教會充斥著許多問題,不論是爭論恩賜大小,或是小團體互相看不順眼,他們當中存在著尚未解決的倫理議題,他們沒有試圖循著信仰的教導處理,反而將社會的方式帶入教會,導致爭端越演越烈,教會不止沒有和諧的團契生活,更延伸出神學的辯論,教會裡有人主張耶穌基督並沒有復活。從保羅的文字裡面,不難發現有些弟兄姊妹的立場是沒有復活這件事,因為強調復活的信仰實在是太詭異了,真的有復活嗎?不過當時並非完全無法相信復活,而是不相信身體的復活,他們認為耶穌有復活,但那是只限於靈魂、精神上的復活,因此保羅在哥林多前書裡的論點,除了處理信徒的倫理問題,加重信仰的實踐,更在這章提及基督信仰神學的核心。

保羅回應哥林多信徒,耶穌基督的復活不僅只是靈魂的甦醒,他在這裡每次所說的復活,都是指耶穌基督身體的復活。保羅並非要信徒不能對信仰懷疑,他甚至喜歡和信徒之間有神學上的討論和互動,這能幫助信徒更加堅定和認識基督信仰。保羅生氣的部分在於,有些信徒沒有提出問題,或尋找答案,就擅自發表自己對於信仰的理解和立場,等於是宣傳另外一種福音,在那已經套用人性扭曲想法、放入自己偏見的福音觀念裡面,耶穌基督沒有復活。

初代教會的信徒應該有不少人不明白自己所信的內容和意義,多到保羅必須在書信裡以很長的篇幅來回應,更精確來說,當時許多教會信徒雖然相信上帝,卻不完全相信復活,他們相信死後有生命,卻不能接受死人復活,也就是說,他們拒絕相信耶穌基督的復活,他們並不認為復活與他們的生命之間有所關聯。對此,保羅斬釘截鐵地說到,不相信耶穌基督的復活,就是否定福音,甚至否定上帝的大能,若是耶穌基督沒有復活,那我們如今都仍深陷罪惡的咒詛當中。


我們相信復活嗎?

哥林多的信徒提出的信仰問題,可能也是我們心中的疑慮之一,那個問題就是,「我們有相信復活嗎?」或許我們心中會想說:「牧師,你問這個問題很奇怪,我們要洗禮之前,不是都上過基要真理,我們有相信耶穌復活啊!不然幹嘛接受洗禮?」不過從保羅的回應裡,我們可以發現,發出疑問和挑戰的人,正是接受洗禮進入教會的弟兄姊妹,突顯出一個現象,就是我們時常對信仰有疑問,只是我們不敢講、也不敢提問,其實我們一定會有關於信仰的問題,不過我們更需要有勇敢尋求答案的行動。

哥林多教會遇到的難題,正好也是現今教會避而不談的問題,當我們在看哥林多前書,我們會把大部分心力放在聖靈的討論上面,因為那是我們會感到興趣的神學議題,但是當我們重新回到保羅的討論裡面,他將「復活」也放入書信當中,足見「復活」才是我們應該花時間去好好思考的問題。如果我們沒有了解復活對於我們而言,具有什麼樣的意義,那我們追求聖靈的恩賜和教導,不過就是一種盲目的宗教行為而已。

我們的世界否定復活,最近在看一本書《耶穌怎麼變成了神》,作者是巴特·葉爾曼(Bart D.Ehrman),他是一位優秀的神學院教授,是新約聖經學者,同時也是歷史學權威。從他的角度來看,他可能是個無神論者或不可知論者(簡單來說,相信世界上有神存在,卻也不認為神與世界有關),我們必須知道有許多研究聖經的學者本身可能並不相信上帝,他以歷史的角度切入探索耶穌基督復活的真實性,雖然牧師還沒有看完整本書,不過可以跟大家講一下感受,他並不相信耶穌復活,但是他也沒辦法證明耶穌沒有復活,不過他從頭到尾,沒有討論神學議題,他純粹以歷史和經文連結說明,「耶穌可能沒有復活。」相信復活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因為我們沒有辦法證明歷史上真的發生過這件事,但同時我們也沒辦法確實地說這件事沒有發生過。針對復活的疑慮,弔詭之處在於不論是以科學、醫學,歷史來看,都沒辦法說復活是真的,但也沒辦法說是假的,也就是說,我們常常在懷疑與相信的天秤中搖擺。

福音就是復活的信仰

懷疑其實並不是問題,有時候在信仰追尋的過程中,正是因為我們相信,因此我們才會產生懷疑,但是懷疑會幫助我們更加確信。如果上帝不容許我們懷疑,或是基督信仰完美地令人不能懷疑,這樣的信仰才會令人可怕,因為這是洗腦,將意識形態灌輸到信徒心中,如此信徒不是相信上帝福音的大能,而是某一種教條,而這正是世界許多因「宗教」名義發起戰爭的由來,因為不容許信徒有疑問。但是如果我們認真看待保羅的文字,慢慢地細讀,我們會發現保羅不像譴責,倒像是一種勉勵,除了鼓勵信徒勇敢提出信仰的問題和挑戰,也提醒信徒要堅定尋求並認識信仰的核心,我們可以懷疑但不能偏移福音的核心,就是耶穌基督的復活。

保羅強調耶穌基督的復活,因爲那才是令人生命改變的福音,勸勉我們要將焦點放在福音的角度之上。因為若是從歷史的角度,我們永遠無法證明復活的真偽,甚至產生新的、荒謬的言論。但是若以福音的觀點來看,耶穌基督的復活,成為基督信仰的核心盼望。保羅為哥林多教會再次整理並簡述福音的要點,耶穌基督是為了我們的罪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埋葬、第三日復活。而相信上帝的人必然相信復活;或者是說相信復活的人才能相信上帝,因為知道上帝有權能使人復活,上帝藉著耶穌基督的死和復活,都在彰顯同一件事,就是上帝無條件的慈愛。

保羅特意將復活放在最後才來講,是因為復活非常重要,在哥林多前書裡面談到的倫理議題、信仰教導和實踐,都必須和生活連結在一起,相信復活的人必然活出復活的生命。保羅有經歷過復活的大能,他的生命遇見了上帝的慈愛,他的生命得到極大的轉變,他曾經不相信復活、甚至迫害基督徒,只為了他心中教條式的上帝。對保羅而言,福音就是復活的信仰,福音如果沒有復活,就不是福音,根本不會有盼望,但是復活就是福音的一部分,是讓人能夠改變的力量。而保羅就以自己為例,說明上帝的恩典、慈愛,上帝使用一個曾經迫害教會的人,來證明復活的能力。只有完全相信上帝的人,才會敬畏上帝、害怕上帝的審判,深知上帝能夠有復活的力量。

復活的力量改變生命

復活正是一種「甦醒」的能力,從原本沈睡的心靈覺醒、醒悟過來,生命徹底翻轉的經歷,體會到上帝美善的力量,使不可能成為可能。在人的角度和經驗,死人不可能復活,但上帝卻讓不可能成為可能;我們也知道「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的道理,一個敵對耶穌基督的人,不可能跟隨耶穌基督,但是在保羅及許多見證人的生命當中,我們看見上帝讓不可能成為可能。復活是真實存在的,因為耶穌基督死而復活,不是精神不滅、思想長存而已,是具體發生過的真實事件,有許多人曾經見證並且傳講,直至如今仍在流傳。包括我們自己也是,我們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復活」的故事,從原本不相信上帝,在某些生命特別的轉折當中,體驗到上帝的恩典與慈愛、體會到上帝偉大的力量,決定成為跟隨耶穌基督的人。這就是保羅要強調的概念,我們都尚未經歷過死人的復活,我們沒有看過身體的復活,但是我們的生命卻真實體會過復活,當我們相信耶穌基督並且願意跟隨祂的那一刻,我們過去的那個自己、舊的自己、充滿罪惡的自己已經死去;我們也在耶穌基督的裡面復活,有全新的生命。

面對復活的信仰,我們只得承認自己的有限,我們無法真正明白上帝的奧秘,對於「復活」,我們所知的並不完全,我們只能稍微領略到復活的奧秘,因為在我們生命當中看過上帝使不可能成為可能的奇妙,我們能夠稍微感受到復活的力量,復活的信仰帶來的轉變,使憂傷轉變為喜樂、離開邪惡轉向美善、放下仇恨走向饒恕、從絕望裡面生出盼望,復活的信仰是我們生活的力量。但是我們仍未體驗到什麼叫做「身體的復活」,但或許我們可以從保羅的神學裡,再次稍稍地體驗到身體復活,保羅認為教會就是基督的身體,我們進入到教會就是活在基督的身體裡,我們在耶穌基督裡是復活的人,也就是說,我們此時此刻,是有新生命、盼望之人。最近在看另外一本新書《雙堂記-大武山下的聖堂傳奇》,作者是范毅舜,他本身是天主教徒,寫過《海岸山脈的瑞士人》跟《公東的教堂》,都跟台東有關係的宣教故事。我在這本書裡,讀到一段非常美的話:「我很喜歡教堂,我覺得這處名為上帝之屋的地方很迷人,像是一個傳遞超自然訊息的古老象徵,教堂,是有限肉身,通往無限精神領域的介面,在那個能跨越時空的靜謐空間裡,人會很自然地思索此生所為何來。」在耶穌基督的身體裡,我們能夠去思考生命的意義,我們能夠與上帝連結,而且是非常親密的結合。

復活跟我們的生命大有關聯,我們在耶穌基督的身體裡,祂的身體也成為我們生命的糧食,我們每次領受聖餐,祂的身體也成為我們身體的一部分,當我們吃下復活的身體,我們也正在經歷復活,因為照教會傳統,每個主日都是復活的日子,我們在當中遇見復活的耶穌基督。我們每次進到教會、領受聖餐,生命就再次得到轉變。復活就是我們對於生命的態度,因為靠我們自己的力量不可能有復活,只有倚靠上帝才有復活的力量,因此,相信復活就是一種對上帝的敬畏,知道上帝的全能,我們心中才有真實的盼望,不再懼怕煩惱和死亡,知道一切都在上帝掌權之中。


結論

復活是福音的核心,我們若是相信復活,就需要讓復活的信仰持續影響我們的生命、想法和價值觀,復活的信仰不是逃避現在的痛苦,不是將一切目光放在以後的上帝國度來臨而已,復活的信念是要我們注目在現在的生活,復活不是將來的事,而是現在的事,復活的信仰讓我們勇敢面對遇到的挑戰和困難,並讓我們確信上帝在當中引導我們,讓我們每天活在恩典裡面。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