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癖

最近在看一本有趣的書《彼得原理》雖然這不是偏向學術的書籍,沒有正式、嚴謹的論述,但一些創新的觀點,的確很令人尋味,我個人認為是在某些社會現象觀察裡面,作者勞倫斯·彼得(Laurence J.Peter)本人有獨特見解,讓讀者有其他視角看待一間公司或是組織。


讀到第十二章,其中有敘述在制度裡,有一種人稱之為「建築癖」,平心而論應該不能算是致死的疾病,但對於建築有非常深的執念,也可以算是一種病態,書中闡述這樣的概念:「建築癖患者對建築十分癡迷,舉凡對建築的規劃、建造、維護或重建都非常著迷,但對建築內應該發生、或正在發生的事卻越來越不關心。」


只要有人為運作的制度,就一定存在「建築癖」,而且極端患者通常更有強迫意念,想蓋巨型的建築物或毫無意義卻能讓名字刻在上面的紀念碑。


作為基督徒的我們,可能很快可以聯想到舊約中人們想蓋通天巨塔(巴別塔事件)或是以色列人鑄造金牛犢。或許這都是「建築癖」的典型範例。同樣的,我們腦海中可能浮現某些組織或制度,或是你此刻想起某個人的臉,可以類比為建築癖。


我自己解讀這類型病症,就是「好大喜功」,作者形容更加精準,他們寧可將資源、經費投資在建築上,也不會將之投入在人力培訓或是計劃發展。具有清晰又立體的即視感,喜歡將經費用在超大型活動、蓋新大樓,因為硬體建築、設施看得到又摸得到;超大型活動辦下去,才會讓別人有感。


但是提升教育、救助弱勢,或是各種軟體的投資與建設,往往備受忽略,因為效益不高又沒有鎂光燈。總而言之,我自己的心得,大興土木其實就是一種虛榮心,打著華麗不實的口號;以正當的名義,例如:紀念某個人、週年慶典,或是正在寫這篇小文的同時,俄羅斯發起對烏克蘭的戰爭,不難想起過去許多宗教人士編造理由發起的「聖戰」都是同一種概念或模式,發起「巨大型」事件,企圖掩蓋眼前的無能,要人轉移焦點而已,更別提這些建築和活動更是為了外在自我榮耀、想要證明自己的能力、找藉口逃避成長需要背負的責任。


耶穌的告誡言猶在耳,信仰不是專注在所謂的「大事」,退一萬步來說,不是只有「巨大」才能榮耀上帝。耶穌說:「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路加福音十六10)耶穌要求我們做好每件小事,對人發出美善、一個真摯的笑容、一個微小的善行、接待一個客旅、為一個人祝福、甚至只是微小地拿一杯水給需要的人,都能使上帝得著榮耀。我們想起馬太福音,耶穌的提醒:「只把一杯涼水給這小子裡的一個喝,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人不能不得賞賜。」其實就在我們會忽略的各樣「小事」裡,活出基督的教導,遠比什麼都重要,希望我或者我們引以為鑑,認真、忠心做好每一件小事。



兒子的樂高世界,被我拿來當示意圖

我現在應該要去做好的小事,就是把講道篇好好寫完,結果還跑來寫一篇小文,啊....我沒做好小事!但此刻,我們能夠一起做的小事,就是為了烏克蘭祈禱。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