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善的力量》第六章 我們受苦時,上帝在哪裡?

杜圖主教回想起一個令人感到沮喪、無力的真實經歷,原本世代居住在自己土地的人民,因為政策強制被迫遷移,實際上是因為白人覬覦黑人的土地。或許這個故事離我們比較遙遠,但是如果可以做類比,就是台灣時有所聞的「都更」糾紛,同樣因為公權力被迫搬離自己的土地,他們的聲音都沒有被聽見,沒有受到公平的對待,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房屋,被怪手無情地拆除,這種事從古至今、不論在哪裡,仍舊不斷上演,掌握優勢、資源的一方,時常侵佔、蠶食弱勢的一切,這種事並不會因為宗教信仰而減少,包括聖經裡,先知和耶穌都大聲疾呼,不要霸佔窮苦人和寡婦的財產,不過顯然,對於心中只有自己的人,道德勸說只是耳邊風;信仰真理只是過眼雲煙。



但是在杜圖回憶的故事中,仍舊有人願意站出來反抗,他們不是住在這塊土地上的住民,他們是反種族隔離的核心成員,他們的方式並不是激烈的抗爭,而是採取靜坐的無聲訴求,有黑綬帶運動(Black Sash)的婦女,是一群有勇氣站出來爭取公義的白人女性。只是,即便如此,政府並沒有回應他們,時間一天天地過去,連杜圖都開始感到氣餒,但是有一位老人站出來禱告說:「上帝啊,我們知道祢與我們同在,感謝祢愛我們。」杜圖形容從這位老人的言詞中,自己感到相當驚訝,情況沒有改善,不公義仍在繼續,這種時候如何證明上帝正與我們同在?上帝的愛在那無情的推土機和種族隔離的暴政下,有何作用?



邪惡似乎得勝,沒有聲音的人如同螻蟻一般被人踐踏;沒有權勢的人被人像垃圾一樣隨意棄置,上帝怎麼會讓這種事情發生?當不公不義的事情正在發生,上帝為何冷眼旁觀?當我們從新聞中看見世界上那些抹滅人性的政權,我們的信仰對我們有何幫助?為什麼上帝會讓沒有公義、仁愛的人掌權?上帝有看見受苦的人嗎?我們就如同聖經詩篇裡的詩人一樣,打從心底發出最真實的感受和吶喊,上帝睡了嗎?還是袖手旁觀?還是祂已經離開?詩人呼喊著歷世歷代以來,那些被壓迫的人民的呼求,當我們是受害者,或是感受到受苦者的心痛,我們很難去學習、實踐上帝那充滿愛的忍耐。當我們跌倒或失敗時,上帝那無限的饒恕,成為我們的鎮痛貼,安撫我們的傷痛,但是當我們受到精神或肉體超過想像中的痛苦,上帝卻成為我們內心的挑戰,是繼續相信?還是放棄?對於遭受到殘酷對待的人而言,那位等待人改變的上帝,只是一種無用的安慰。但上帝從來就不是雙重標準,祂始終如一,即使我們時常不斷質疑上帝的愛與同在。



用上帝的眼光看待,甚至是那些加害者,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當我們正在承受悲傷、痛苦和焦慮,要我們去相信那些施暴者內在有一絲美善,完全不可能,也不實際。但是仍有人在被傷害之後,沒有報復的衝動,我們會為此感到驚訝和感動。不是因為他們人格更加高尚,或是他們是聖人,我們其實都有這種憐憫人的能力。當然,杜圖主教的意思,不是要我們遇到這種人,都必須選擇原諒、寬恕,只是告訴我們,我們有能力做出不同的選擇,我們的心底存有良善。



歷史在每個年代都有出現獨裁的政府和殘酷的暴君,舊有的政權會被推翻,取而代之的可能是更加殘忍的專制惡行,歷史不斷重演、更迭,我們未必能夠在有生之年看見公義與和平結出果子,但是我們必須確信,它們不會永遠存在。不過要等待公義彰顯,還是對我們的一種考驗,因為這會混淆我們對上帝該如何行動的看法。當我們祈求公義臨在,但這樣的祈禱卻未蒙應允,我們會對上帝憤怒,質疑祂的美善、同在,甚至是祂的存在與否。但正是因為上帝這份無聲的沈默回應,我們可以確定上帝並不善變。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每次呼求,上帝就出手干預,自然的規律就會被消滅,生命就會變成一種競賽,看誰的禱告比較有效、看誰的禱告可以操控上帝。「未蒙應許的禱告是一種恩典」(p.103),讓我們的生命可以真實地經歷上帝的改變,而不是把上帝當成有求必應的阿拉丁神燈精靈。



換句話說,每次的受苦都是有意義的,即便我們到最後,可能還是有掙扎、會失望、無能為力,但是受苦的確是我們人類生活中的一部分,我們不可能跳過、也無法避免,受苦是讓我們知道自己的限制和軟弱。我們可以選擇讓受苦帶我們到一個能夠得到認同和分享共同經歷的群體之中,也可以選擇讓受苦將我們孤立、抽離取體。作為受害者的羞恥感,可以帶來最孤單的痛苦感受,那些經歷過性暴力、家庭暴力的人往往被冠上污名,受苦的人反而被孤立,只能獨自與這些經歷的影響對抗,這是非常糟糕的,我們必須正視痛苦,幫助我們在面對同樣痛苦的人時,我們內心會充滿憐憫,願意付出行動關心和陪伴,而不是只有批評和冷漠。



在上帝眼中,受苦沒有高低之分,祂不會冷漠地批評我們,也不會去解構和分析我們痛苦的來源,我們受苦的原因對上帝而言並不重要,祂與我們一同受苦。上帝並不會去介意那受苦的根源,祂想要治癒我們,使我們得到醫治。上帝不希望我們受苦,但是祂不會挪去這些痛苦,但是如果我們能將自己的傷痛獻給上帝,祂便會使用我們。即使我們受苦的背後並不會全都是高尚的原因,或許有人會解讀受苦是上帝的禮物,這麼說對我而言,並不完全恰當,但它確實是一份禮物,是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體會、得到。



痛苦並非毫無意義,不論是我們自己,或是我們正在陪伴受苦的人,我們什麼都不能做,只能發出憐憫,這份看似最無用處的憐憫,表面的意思就是「一同受苦」,雖然什麼都改變不了、也不會帶來改變的盼望,然而,憐憫就是透過上帝的眼光來看事物,憐憫讓我們知道事情並不一定會以我們期望的方式完結。但是上帝總會使用苦難,讓我們看見祂的良善。在2009年獲得美國總統自由勳章的南希‧布林(Nancy Goodman Brinker),她的姊姊蘇珊‧柯曼(Susan Komen)於1980年因為乳癌治療失敗逝世,對她的家人、朋友來說,沒有人覺得她的受苦和死亡是一份禮物。然而,因為她的受苦,她的妹妹創立蘇珊柯曼乳腺癌基金會,發展乳癌研究、教育和健康服務,造福世界上數以百萬的人,研發新的治療方法,讓生病所苦的人能有更好的生活品質。正是因為一次治療失敗,一個女人的受苦和死亡,為其他人帶來了希望。就像是耶穌在約翰福音十二章24節裡說的一樣:「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無論我們所承受的是什麼樣的苦,那位永恆的上帝總是與我們同在,不論我們是為了更美好的未來,還是因為憐憫別人而受苦,上帝都站在我們旁邊,即便我們受苦是自找的,上帝也絕不會撇下我們。



杜圖主教邀請我們安靜,聆聽上帝對我們內心說話:


我看見受苦會讓我有些孩子成為英雄。

他們忍受痛楚的能力,

就是對眾人一個閃閃發光的榜樣。

但有時,孩子啊,受苦只是受苦。

它看似無緣無故的。

它讓人感到沒有意義。

它沒有教導我們。

它沒有帶來祝福。

它就只是受苦。

它只是受苦,也讓你感到孤單,

感到被遺棄,

感到被遺忘。

你以為我走了,

所以你逃跑。

你的腦海試圖逃離傷痛。

你的身體縮小,不想感受到痛楚。

你的心想要閉起來,不想面對那苦難。

我看見你在跑。

你不相信我與你同在。

但我就在那裡。

當你不再想要逃離痛楚,

轉而面對它;

當你可以跨進痛苦而且不再受它影響;

當你可以轉向自己的受苦而知道它的名字,

你就會看見我。

你就會在苦難的當中看見我與你同在。

如果你的身體被痛楚折磨,

如果你的精神被痛苦纏繞,都不要緊。

你停止逃跑的時候就會看見我。

我不會遺忘你。

我不能丟棄你。

你不是一個人。

我與你同在。


初鹿教會空間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