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善的力量》第八章 為何上帝容讓我們犯罪?

這本書並沒有將焦點放在神學討論、辯論,或是引導我們進入教義式的思考,其實杜圖主教就是純粹希望我們,從這本書裡面發現上帝的愛,因此這章標題不是帶著我們探討罪的本質和意義,沒有要求我們進行複雜的哲學思辨,單純就是讓我們這些普通的凡人,在面對罪的心情和想法,以不同角度看見上帝的同在。


初鹿教會兒童主日學作品


第八章篇幅不長,但是杜圖主教花了一些時間,講了很長的故事,在不公義的制度下,抗爭沒有帶來改變,就像如果我們熟悉的這個世界,有些國家或地區仍然處在政治上的不安,屈服在威權統治之下,人民遭受難以想像的痛苦和折磨,不論在緬甸、香港、敘利亞……,戰亂造成的流離失所、政權帶來的威逼利誘,受苦總是不曾間斷,雖然有人會勇敢站出來對抗種種不公義的制度和法律,即使此舉將會導致他們受到迫害,依然高唱頌歌,或許聚集唱歌能提振勇氣,卻還是要面對無法改變的情形。



第八章裡面有句話,杜圖以自身經歷由感而發地說:「邪惡好像再一次得勝了。」(p.127)的確,面對邪惡、罪行,我們太過渺小,根本無法改變什麼,或許,我們只能卑微地躲在角落裡哭泣,流著眼淚向上帝祈禱。杜圖提到自己在禱告中時常有憤慨和痛苦的情緒,這就是這章的重點:「每個人面對著暴行和不公義時的無力感。」其實這樣的感受對我們來說應該不陌生,在聖經詩篇中或是我們自己的禱告裡,都有過祈求上帝的憤怒臨到,求上帝讓那些害我們遭遇的困苦的敵人得到應有的報應。



因此,詩篇是我們的寶藏,它提醒我們,憤怒的確可以存在於我們的禱告或情緒生活裡面。詩篇的作者沒有將醜陋的情感抹去,沒有刪去赤裸的情緒,沒有任何的修飾,就是一篇真實且可能又充滿暴戾的詩篇會被放在另一篇促進和平的抒情體附近。詩篇就是要讓我們在禱告中將最惡毒、最想殺人的情緒表達出來,然後拒絕實踐,甚至轉而走向饒恕、活出美善的行動。詩篇見證了圓滿的人類經驗。我們在詩篇當中可以看到我們的行動神學——以行動證明我們相信上帝。(p.127)



詩篇和我們的禱告所要指出的是,很多時候我們的行動神學會展示出一個不太像上帝的上帝。我們的行動神學會展示出一個由人類所製造出來的上帝。我們的禱告所祈求的,是一個以人類尺度來衡量的上帝。彷彿上帝是我們的僕人,會為我們毀滅仇敵、為我們款待朋友,認同我們的偏見。我們的祈求,就像上帝是那正值青春期,叛逆又任性的孩子,需要我們去認可祂一切的朋友。(p.128)放心,我們絕對不是第一個有這種想法的人,當然可能也不是最後一個,從詩篇乃至整本聖經的作者都將上帝描述成會為他們擊退敵人、懲罰不信者,以及讓罪人得到應有審判的上帝。這樣的上帝肯定能滿足人類的期待,因為讓我們感到寬慰和痛快。



這位會報應人的上帝是按著我們對美善的理解來行事的。我們認為美善的對立面就是邪惡,而且不能容忍罪或罪人的存在。這是真實的,邪惡會抵抗美善。(p.128)然而,更讓人難以理解的部分在於,聖經同時告訴我們,美善的上帝也會站在罪人那邊。我們可能大呼無法置信,但上帝確實難以被控制和理解。我們可以知道上帝與每個人同在,上帝與我們同在,即使我們罪有應得,但祂並不是要賞善罰惡,祂沒有要找個罪名使我們被定罪,也沒有要追究原因來讓我們接受懲罰;反而祂是在尋找救贖我們的方法,將我們救離自己的罪惡所帶來的牢獄。上帝不是主控官,而是我們的辯護律師,甚至是那個憐愛自己罪人兒子的母親。我們可能難以接受上帝對罪人的愛,因為我們仍未完全明白,上帝愛我們並不是因為我們的好行為。上帝愛我們(全人類),只因為祂愛我們(所有人)。



路加福音十五章的經文,是我們熟悉的「浪子回頭」,我們聽過幾百回這個故事,我們都會認為耶穌是告訴這些法利賽人、教學教師,上帝接納那些窮人、罪人和妓女,但我們或許可以想,那些宗教領袖也是正在流浪的浪子,只是他們沒有意識到自己需要回家。當然,宗教領袖聽到耶穌的比喻和故事,心中非常不滿,因為耶穌接待罪人。耶穌接待他們,我們從故事裡面會發現這描繪出上帝的形象,上帝並沒有看見我們滿身罪孽,就毀滅我們;當我們仍然一身罪債的時候,上帝就向我們伸手!而且是主動張開雙手要擁抱我們,在上帝與人的關係裡,上帝永遠是主動的一方,祂揀選我們,祂沒有等到我們直得被愛或有完全的好行為,才將祂的愛施捨給我們。



但我們總會在內心深處有一個前提:「要做好!上帝才會認可我,或至少不會責怪我。」事情不是我們想像的這麼簡單而已,上帝主動愛我們,而且不論好壞,我們難以相像有這麼便宜的事,因為我們的生命中極少遇到這種事。人與人之間的相處,總是要盡量佔人便宜,如果他們有機會將你逼到牆角,有機會恥笑你、毆打你,他們絕對不會錯失良機,所以我們也因此推斷,上帝也是如此。



當我們真正明白、體會到上帝真實且無條件的愛,那可能會令我們感動到無法呼吸,充滿驚訝和敬畏,上帝的愛在人類的眼光來看,完全不合理,當我們敞開心去感受,就會知道上帝的愛,不需要用合理來解釋。上帝對罪人(我們)的愛,超過我們的想像,我們難以理解和掌控。上帝尋找罪人的行動,完全顛覆我們對是非對錯的概念,如果牧羊人會撇下順服的羊,而去尋找那叛逆的羊,就好像我們做對或做錯都無關緊要,做對的事沒有好處、做壞的事也沒有後果,但對錯是有分別的。



做對事的好處,就是我們可以討那愛我們的歡喜,並且享受其中的喜悅。這是我們對所接受的愛的回應。做錯事的代價會由罪人和上帝一同承擔。對罪人而言,那代價就是疏離。罪會成為上帝與罪人之間的一道鴻溝,但上帝討厭那樣的距離,祂不只是看到我們的罪,而是看到那被罪所掩蓋、扭曲、遮蔽的美善。上帝知道我們內在有一些沒有與罪掛勾的特質。諾威奇的朱利安(英國修女1342-1416,以靈修及神秘主義聞名)稱之為「神聖的旨意」,這就在我們內在深處,永遠不會犯罪。所以上帝跨越罪的深谷,修補了深淵。看到杜圖的描述,進而會讓我們去思考,上帝的愛會不會是一種賭注?因為尋找罪人的代價極高,因為有失去的危險,當牧者去尋找那一隻走失的羊,那剩下的九十九隻羊可能會不見,也就是說,當上帝尋找罪人的時候,義人有可能會離開。不過這就是美善帶來的一個特別概念,上帝願意犧牲好的來換取壞的,就像祂差遣自己的兒子來到世上,被殺害以救贖罪人。上帝對罪人的愛的代價很大,而且風險極高。



雖然上帝尋找罪人看似一場不可能贏的賭局,但卻不是徒然的,上帝並不愚蠢,祂不會為注定失敗的遊戲賭上一切。早期教父,基督教神學家俄利根堅信賠率是按照上帝心意的,而時間也在祂的掌握之中,俄利根相信上帝的愛難以抗拒,最終我們所有人都會被祂的愛所感動。這位神學家獨特的見解連同期的神學家都備感驚訝,因為俄利根打從心底相信,到最後,連撒旦都會放棄地獄,投奔天堂且敬拜上帝。



我們同樣難以想像自己的敵人不會在終末的地獄火湖裡受苦,但是,最終那真實的天堂並不能忍受有地獄的存在。我們最壞的敵人、討厭的人都是上帝所愛的兒女。上帝不會忍受自己的兒女在永恆的痛苦中嚎叫,如果我們相信上帝是美善的,我們必須相信我們被造是為了居住在天堂,我們是為美善而被造的。我們並不是因為恐懼地獄才進天堂,而是因為受到上帝的愛所吸引,換句話說,邪惡的力量最終不會再吸引我們,我們會轉向、嚮往天堂的美境。因為時間在上帝的手中,我們看來祂需要犧牲許多時間,但是祂是永恆的上帝,祂有的是時間等待我們,到了終末時,我們都將降服於上帝。



歷世歷代以來,上帝輕聲呼喚我們,祂透過先知、使徒、殉道者和佈道家的聲音召喚我們進到美善,祂以良知來勸導我們,當我們短暫迷失在罪惡、憤怒、論斷時,當我們腦海裡充滿復仇的聲音、我們的心裡充斥狹隘的對人的批評,我們可以有美善的選擇,饒恕、撕下標籤、溫柔、追求和平、展現笑容,甚至是願意誠懇說出一句道歉,我們生命裡面有上帝的信念,不論我們有犯下多少罪惡,我們內在仍有不被罪惡所玷污的美善。



杜圖主教邀請我們安靜,專心聆聽上帝對我們內心說話:


你為何一直在跑、一直在跑、一直在跑?

你為何在躲藏?

你可能以為你做的事,

在我可以饒恕的範圍以外。

你可以以為你所說的話,

令我聳聳肩,然後轉身而去。

你可能以為你走迷了路。

但你對我而言,並沒有走迷。

你怎可能走迷呢?

你在哪裡,是我不能到的呢?

你到過哪裡,是我不曾到過的呢?

你看過什麼,是我不曾看過的呢?

你做了什麼?

不,我們不可以當作沒有做過,

痛苦也不可以當作沒發生,

生命不可以當作沒活過,

時間不能逆轉,

你不能為己作的決定再重新選擇。

但我可以醫治那痛苦,

你的選擇可以被救贖,

你的生命可以被祝福,

愛,可以將你帶回家。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