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二十一章1-19節 忍耐的行動

經文

1 耶穌抬頭觀看,見財主把捐項投入聖殿銀庫, 2 又見一個窮寡婦投了兩個小文錢, 3 就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窮寡婦所投的比眾人更多。 因為眾人都是拿有餘的捐獻,但這寡婦,雖然自己不足,卻把一生所有的都投進去了。」 有人談論聖殿是用美石和供物裝飾的,耶穌就說: 6 「你們所看見的這一切,日子將到,沒有一塊石頭會留在另一塊石頭上而不被拆毀的。」他們問他:「老師,甚麼時候有這些事呢?這些事將臨到的時候有甚麼預兆呢?」 8 耶穌說:「你們要謹慎,不要受迷惑,因為將有好些人冒我的名來,說『我是基督』,又說『時候近了』,你們不要跟從他們! 9 當你們聽見打仗和動亂的事,不要驚惶;因為這些事必須先發生,但終結不會立刻就到。」 10 於是耶穌對他們說:「民要攻打民,國要攻打國, 11 將有大地震,多處必有饑荒、瘟疫,又有可怕的異象和大神蹟從天上顯現。 12 但這一切的事以前,有人要下手拿你們,迫害你們,把你們交給會堂,並且關在監裏,又為我名的緣故拉你們到君王和統治者面前。 13 但這些事終必成為你們作見證的機會。 14 所以,你們要立定心意,不要預先考慮怎樣申辯; 15 因為我必賜你們口才和智慧,是你們一切敵人所敵不住、駁不倒的。 16 連你們的父母、兄弟、親族、朋友也要把你們交給官府;你們中間也將有被他們害死的。 17 你們要為我的名被眾人憎恨。 18 然而,你們連一根頭髮也不會損失。 19 你們憑着堅忍,就必保全性命。」



人總是將重點放在外表

耶穌抵達耶路撒冷後,每天在聖殿教導,當他對眾人講述完一則教訓:你們要防備文士。他們好穿長袍走來走去,喜歡人們在街市上向他們問安,又喜愛會堂裏的高位,宴席上的首座。他們侵吞寡婦的家產,假意作很長的禱告。這些人要受更重的懲罰!」(路加福音二十46-47)耶穌轉頭就撇見財主正在奉獻,或許是奉獻發出的聲音吸引了祂的目光,馬可福音十二章,同一段故事的描述,是財主奉獻許多錢,當時使用硬幣,投入奉獻箱會發出「叮叮噹噹」的聲響,奉獻越多、聲音持續越久,許多人透過這種方式,展現自己的雄厚財力、對上帝的敬虔。不過真正吸引耶穌注意的,是一位窮困的寡婦,她的奉獻簡短兩聲「鏘鏘」就結束,因為只有兩枚文錢,寡婦的奉獻顯然感動了耶穌,於是祂對門徒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窮寡婦所投的比眾人更多。因為眾人都是拿有餘的捐獻,但這寡婦,雖然自己不足,卻把一生所有的都投進去了。」(v.3-4)耶穌的意思淺顯易懂,財主與寡婦的對比非常明顯,雖然寡婦生活潦倒,僅能掏出微薄金錢,但是耶穌肯定寡婦奉獻的價值,耶穌沒有否定這些家財萬貫的有錢人,只是耶穌特別闡述上帝所看重的奉獻,不能以世界的標準衡量,這位寡婦奉獻比有錢人還多,因為她有敬虔上帝的心態,而且甘願犧牲一切。

其實這段經文並不止談奉獻、更不僅限於幫助窮人,在「撿腸捏肚」與「綽綽有餘」的奉獻當中,上帝更加看重的,是在世人看來微不足道,卻已經是一個人僅有的全部,奉獻的價值不在於金額多寡,而是願意為了上帝,回應上帝的恩典,一切都是出於上帝的賞賜、給予。不過我們與門徒一樣,似乎沒有抓住耶穌的重點,還在自顧自地談論,聖殿的雄偉需要以美石與奉獻來裝飾,這是人性的缺乏,總是想要建造輝煌無比的建築物,不管是埃及金字塔,還是現在的杜拜哈里發塔、台北一0一,以此證明榮耀、力量和美感。故此,聖殿也是一樣,她被形塑為猶太人的信仰中心,因為是「上帝之家」,不過耶穌無情地指出,在將來審判之日,眼前所見一切建物都會被拆毀,因為聖殿已經被扭曲成鞏固權力的手段,錯誤地認為聖殿是上帝同在的象徵,只要聖殿存在,猶太人就永遠不會失敗,更何況聖殿是上帝的榮耀,應該恆久不衰,這種想法是將聖殿變為偶像,換言之,他們膜拜的是聖殿、不是崇拜上帝,因此,耶穌直接給出警告,成功的外貌的確會給人錯覺,誤以為是上帝的榮耀,但是當真正的上帝國度即將彰顯時,這些虛假的成就都會煙消雲散。


我們缺少反省

我們總是愛以豪華的建築物,呈現信仰的「敬虔」和「祝福」,十六世紀著名的聖經翻譯學者與宗教改革神學家丁道爾,寫了許多註釋書,他提出一種思維,建造「聖殿」或是積極「服事」的態度,如果沒有查驗、反省,會落入自滿的圈套,是內在深層不易察覺的驕傲,是要「上帝對我們感到虧欠」,藉著建造各種巨型建物、舉辦各種盛大活動,成為上帝虧欠我們的手段,設立宗教制度,確保上帝可以不斷地虧欠我們,簡單來說,這種心態是,「我為上帝祢奉獻那麼多,請祢記得並且要不斷給點甜頭和回報。」這是一種人性的軟弱和貪婪,若是讓別人對「我」感到虧欠,那對方自然就會想盡辦法、用各種方式補償自己,譬如說,如果對小孩感到虧欠,那就想用玩具、金錢來彌補,以為這樣是討小孩歡心,順道解決自己的罪疚感。我們如法炮製套用於上帝,想要祂不斷對我們感到虧欠而進行補償,這是「情緒勒索」上帝,是要控制上帝,忘記上帝的主權與恩典,我們並非為了獲取上帝恩典才去服事、建造,而是因為被上帝的威嚴懾服、驅使我們願意去付出,所以是我們虧欠上帝,因為生命中擁有的一切,都是上帝賞賜。

一切都是上帝的恩典,因此丁道爾更直接表達一件事,不需要投擲奉獻在教堂建築,要將錢拿來賙濟窮人,他的意思並非不能建造、維修教堂,而是不能只有以此自滿,不是為了證明自己的成就,丁道爾反對的是宗教,不是反對信仰。與丁道爾同時代的大德蘭修女在修道院的靈修生活之中,也頗有感觸的認為,修道院不需要華麗,甚至要小間,才免得花過多時間、精力去經營。丁道爾與大德蘭修女的神學、教義路線並不一致,但是他們都有共同的信仰體會,基督信仰的精神之一,就是知足,不需要過多財富,免得信仰團體時常為了財產而焦頭爛額、或是爭權奪利,以致忘記基督信仰的使命。

由此來看經文,耶穌談論聖殿,實際上是譴責,聖殿用貧窮人的血汗與淚水建造而成,沒有行出上帝旨意,甚至容許不公義存在,因此即便聖殿有再多貴重的建設、器具,仍然會被上帝親手拆毀。這段經文不僅是給予受苦中的人盼望,更是耶穌指明的一條路,必須自我檢討、反省,我們到底追求的,是成功?還是上帝?耶穌的話相當嚴厲,等於直接告訴眾人,不是追求數字的增長,或是沈迷於成功的外貌,因為這一切終將必須被消滅,世界變動速度快到令人咋舌,科技日新月異,再如何新的產品不久後就會面臨淘汰,現在才剛擁有的手機,馬上就被功能更強大的手機取代,沒有什麼能夠歷久不衰,如果我們把成功定義在外在,追求這些會令我們精疲力盡,而且耶穌不就是在告訴我們,不管是力量、榮耀,都將過去,除了上帝之外,沒有任何事物能夠永恆存在。「你們所看見的這一切,日子將到,沒有一塊石頭會留在另一塊石頭上而不被拆毀的。」(v.6)多麽令人感到瑟瑟發抖的一段話。

痛苦引導我們仰望上帝

門徒聽見耶穌的話,紛紛表示擔憂,趕緊詢問耶穌,聖殿被毀的審判之日來臨時會有什麼預兆嗎?耶穌首先提醒他們,要謹慎自守,懂得分辨各樣以「上帝之名」行惡事的教導,有許多人會冒充基督之名來詐騙,會有許多假先知出現,在基督信仰裡捏造謠言、謊言,將信仰形塑為「怪力亂神」的宗教,要信徒跟隨他而不是跟隨上帝,而且所處的時代會有越來越多戰爭、動亂之事「必須」發生,但那還不是世界的終結,只是預表審判將至、人子再來。耶穌一番話,不是威脅恐嚇、危言聳聽,而是要大家從冷淡的心靈中甦醒,心存忍耐、警醒等候,因為所有人,包括相信上帝、跟隨基督的信徒,沒有人能在苦難中免疫,連信徒都會受到迫害,審判之日到來是要粉碎我們過度美化信仰的錯覺,這也是為什麼猶太人討厭先知及耶穌,因為他們都阻止猶太人繼續做美夢,「裝睡的人叫不醒」,遇到困難只要催眠自己一切平安,鴕鳥心態試圖讓人逃離難題、推卸責任,這正是虛假的盼望。

不過,在耶穌所說的這些痛苦卻並非毫無意義,痛苦會讓人重新找回「感受的能力」,若是照舊約學者布魯格曼在《先知式的想像》的觀點,若將重點放在「外表與行為」,我們就不再「感受」到痛苦及喜樂,會變得麻木、毫無憐憫之心,因為關注的是如何讓「我」自己得到更多,因此成功(聖殿)神學塑造的是一位「不自由」、「可操控」、「不能有審判、只能有祝福、享樂」的上帝,這是人理想中的上帝,惟有痛苦才能脫去偽裝的謊言,感受上帝真正的威嚴、力量,幫助我們破除麻木僵化、穿透自我欺瞞,如果我們不相信上帝的審判,就不會相信上帝的恩典,因為恩典就是在面對懼怕時,有平靜的勇氣及內心的平安。


忍耐的行動

當我們看見耶穌所說的「地震、飢荒與瘟疫」,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感受非常真實,經文彷彿就出現在生活裡,有些人會趁機蠱惑人心,人在擔憂、害怕時,最脆弱、最容易受影響,假先知會趁機散播謊言,告訴大家盼望就在眼前,忽略受苦的現實。現在的我們如何辨別假先知?牧師自己有一套標準,當有人強調自己是真先知,那就千萬不要相信,因為在聖經裡的先知,都極不情願作先知,如果一個先知越強調自己的真實,而且一直「綁架」上帝,對外宣稱,「上帝對我說…」那麼可能就需要踩剎車注意,假先知沒有現實感,也就是說,他會灌輸美好的盼望,說著不切實際的應許,空談信仰的藍圖,卻沒有帶領眾人看見現在世界實際遇到的困難,換句話說,就是一昧叫人逃離這個世界,不會指出問題的先知就很有問題。

耶穌提到我們會受到逼迫,但祂如此勉勵我們,「你們憑着堅忍,就必保全性命。」(v.19)痛苦會指引我們仰望上帝,當我們對現實生活感到痛苦,這些真實的感受讓我們知道自己活著,信仰不是讓我們逃避痛苦的藉口,而是幫助我們體會上帝同在的應許,痛苦中的忍耐,會讓我們尋見生命的意義、發現上帝的信實,過程不見得是愉悅的。《欲望的門訓》這本書裡面,有一個重要的觀念,世界上有許多事會干擾我們,使我們分心而麻木,以致忽略在我們四周圍正在發生的悲劇,只有憂傷才能觸碰到真實的盼望、才能對別人發生的事情有感同身受,因此在這個墮落的世界,最應該做的事,就是學習如何憂傷,哀傷才能帶來新的生命、哭泣能夠帶來真喜樂,勇敢擁抱結束才能帶來新的開始。

身為基督徒,在這個紛攘的世界中,可能暫時會迷失、對未知的將來感到徬徨,還可能失去盼望,然而,耶穌所說的「必須」則提醒信徒,絕望只是過渡期,還需要等待,對將來仍有盼望,在忍耐的時候,保持美善,耶穌清楚告訴我們,是上帝在掌權。為此,我們必須忍耐,這本身就是一個抉擇、一個行動,願意學習每天倚靠上帝。忍耐的行動,其實在受苦時,不再有抱怨、批評,而是選擇在受苦時,能夠持續為主作見證,讓人看見上帝的恩典。


結論

從寡婦奉獻的故事開始,耶穌譴責的便是聖殿的不義、以及宗教制度的問題,然而上帝藉著拆毀聖殿的行動,象徵祂要粉碎宗教,帶給我們真實的信仰,盼望不是冰冷的神學語言、不是心靈雞湯,上帝的應許帶來盼望,讓我們藉著行動抵抗絕望,盼望不是一種舒適的感覺,或是內在的靈性狀況,只有感受到痛苦的人,才會堅定無比地傳講盼望,願我們藉著忍耐的行動,仰賴上帝,活出美善的心志,並在所有的痛苦裡面,體會到上帝恩典的同在。





2022.11.13初鹿教會主日禮拜直播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