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手工作坊心得

參加今年寫手工作坊,不僅累積知識,還堆疊了反思。寫新眼光,就像每週準備講道一樣,痛苦到不行,這不是抗拒傳講信息,反倒是種享受,雖然每次鍵盤敲到結尾,還是會搖頭嘆氣:「我到底在寫什麼啊?」


過程是在講章的產生中煎熬,斟酌文字上的使用,面對時間不夠的焦慮,想要豐富閱讀量的拉扯,一併揉合在經文裡的掙扎,都是與上主之間的對話、搏鬥。尤其是感受到碰撞後的火花、體驗到撕裂後的重生。那份喜悅無法言喻,用心預備講章的傳道人就懂。


傳講上主的話很苦,因為想破頭要探索無限的奧秘、要克制自己的想法取代經文、要勒住自己的舌頭僭越主權、要時刻注意講台的焦點,免得自己成為主角。


最大的試探就在講道之後,不論是被人誇讚,或是沒人欣賞,結果不是變得膨脹,就是容易沮喪。這時候,需要不斷提醒自己,講道前、中、後,都是持續仰望上主的過程。從這個角度出發,不論是坐著聽講道,還是站在台上宣講,其實都是上主的工作,而講道者能做的只有用敬畏的態度預備。


因此,講道也是學習交託,要相信每次禮拜都是聖靈帶領。再好的講章,若沒有聖靈運行,只是空談;再爛的講章,若有聖靈幫助,就有力量。是上主成就了講道,而我們只是去體會每次講道都是恩典,重點在我們是否戰戰兢兢地完成這場講道過程。


這次寫手工作坊在台南富強教會,聽見梁哲懋牧師分享馬可福音。好幾次覺得自己正走在以馬忤斯的路上,聽著眼前的人講解聖經,心裡覺得火熱。當然,我不是說牧師是耶穌,而是重新找到經文中,上主話語的豐富。當然,額外添加了我個人的反省。


他們來到伯賽大,有人帶一個瞎子來,求耶穌摸他。耶穌拉著瞎子的手,領他到村外,就吐唾沫在他眼睛上,按手在他身上,問他說:「你看見甚麼了?」他就抬頭一看,說:「我看見人了;他們好像樹木,並且行走。」隨後又按手在他眼睛上,他定睛一看,就復了原,樣樣都看得清楚了。(馬可福音八22-25)


以第八章耶穌醫治瞎子作為開頭,仔細一瞧,這是耶穌行了兩次神蹟才治好的病人,難道是耶穌的法力不夠?還是口水濃度太低,導致效果大打折扣?其實經文的詮釋,連結到了現況。我們信耶穌,通常只信一半,沒有真實地看見,只是模模糊糊的概念,信仰仍舊扭曲,摻雜自我的慾望,簡單來說,就是只看見了人,卻沒有看見上主。


耶穌的醫治是恢復一個人以上主的眼光看待世界,真正地看見,其實非常危險。因為當我們看見了,接下來的行動,就只能是跟隨,前方可不是什麼康莊大道,而是走向十字架的犧牲和受苦。


福音如果不傳十字架,會陷入「增長」的迷思及誘惑裡頭。如果要業績,讓數字往上爬升,當然是要告訴大家,信耶穌有多麼歡樂,才能吸引人來。拼命為福音加料,強調祈禱就能得到神蹟、按手就能領受聖靈澆灌,哪一樣不是在告訴別人,可以控制上主?


漸漸地,連「呼召」都可以包裝。不談敬畏、只論魅力,不注重「在小事上忠心」,只有想「在大舞台上發光」。貪婪地享受資源,白白糟蹋了恩典,甚至嫌棄恩典怎麼不多一點?野心可以偽裝,但是在上主面前卻一覽無遺。不過沒有關係,因為根本不懼怕上主。「呼召」淪落為冠冕堂皇的藉口,像是枝葉茂盛卻不結果實的無花果樹,虛有其表。


我喜歡牧師在第二章敘事中的詮釋,「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馬可福音二10)這是賦予跟隨者的權柄,有饒恕別人的能力,只是通常我們不想要,反而硬要拾起那並沒有賜下的權柄:定罪與審判。


上主賞賜的權柄被棄若敝屣。人更多奢望的是呼風喚雨的能力。現在強調權柄的人,不是為了要去受苦,而是滿腦子要別人乖乖聽話、更要享有「特權」,信仰成為政治、權力與金錢的投資。無法用信仰彼此溝通,衡量利弊卻能兩眼發光,原來心中只想著利益。


上主賜予的權柄是會吃苦的,而福音正是我們意識到,自己與上主之間的衝突;福音是我們發現到,自己才是需要耶穌醫治的病人。


每次講道是上主對會眾說話,更是對準備信息的傳道人說話。正因為是上主在說話,我們必須做出回應,有受苦的心志,才不會輕易曲解聖經,因為上主的話並不動聽,祂的道路並不輕鬆。然而,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馬可福音四9)福音邀請我們成為願意好好聆聽上主話語的人。


信仰沒有成功公式,也不是為了得著報酬、名利、權勢、能力和掌聲。信仰是遵循聖經的指示,知道上主的話語就是路標,在絢麗的世界裡,認出基督的謙卑身影;在吵雜的環境中,聽見上主的喃喃低語,指引我們等待上主的國度臨到。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