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蹟,真的不重要!

回想這次參與總會的過程,好幾次從報告中傳來「哈利路亞」的大聲疾呼,不知道是為了讓大家集中注意力,聚焦在其「業績」內容,還是好意要喚醒沉睡中的議員。不少議員則像被制約一般給予「阿們」的回應。


這種刻意操弄的台下台下互動,不符合我的信仰美學。對我而言,這是一種需要別人肯定的套路,敬拜時要弟兄姊妹舉起雙手、放在心上;講話不時插進「哈利路亞」或「阿們?」期待底下會眾的反應及回應,這絕對不是在信仰中的「自由」,而且也不是邀請人仰望上主,更多的是吆喝要將目光放在台上拿著麥可風的人。


這類舞台型同工,臉部帶著偽裝敬虔的面具,可謂是「信仰渣男」,能夠因著利益擁抱各種異端學說,再藉由話術包裝成基督信仰的樣子。如同現今許多教會追求各種增長策略,一窩蜂學著做幸福小組、雙翼系統,每種都看似有效,且符合信仰,因為廣傳福音嘛....


若是忘記基督信仰的本質,到最後只會讓教會在這些方法上,見一個愛一個而已,只要哪個有效就能隨時拋棄上一個。認真思考這些策略,其實都有某種程度上的危險,一旦使用不當,結果可能更糟糕,讓基督團體蒙羞。


幸福小組營造團契氛圍,實踐聖餐團契的概念,然而,過度強調美好的「見證」,很容易走向往成功神學路線前進;而雙翼則是有塑造權威的嫌疑,讓人必須服從牧者的權柄,最後就是走向往造神之路邁進,甚至能讓牧者胡作非為。簡單來說,這些全都違反了十誡精神,不能作假見證、不可雕刻偶像。


每個傳福音策略都是為了要引人來信耶穌,我們不會知道他們發展模式的真正動機和動力是什麼,只能姑且當作是出於善意。但是沒有中心價值,很容易隨波逐流、沒有真正的方向;這種說法就像是,「每個教派都很好啊!為什麼要分你我?」、「每種策略都是為了福音,為什麼要批評?」。這麼說好了,每個黨派也都不錯啊!那幹麼不讓共產黨統治就好?這不是為了反駁,是要說明大家都該有核心信念,否則沒有思考能力,有可能就會受騙上當。


言歸正傳,這次總會聽到的報告,不賺錢的機構只會「報憂」,期待別人同情;而超級會賺錢的機構只會「報喜」,隱瞞內部負面新聞,放大了自我成績和功勞,偶爾穿插幾句「恩典」,神蹟淪為人的業績。而有趣的是,即便強調神蹟,他們卻有共同的焦慮,而且驚人的相似,就是害怕「錢不夠」,經歷神蹟卻忘記了上主供應,是不是有像出埃及裡的以色列人?


總會期間閱讀了羅雲的《慢讀馬可:在微妙福音中與主相遇》,裡面就提到我們對於神蹟,能夠保持什麼樣的態度。不用限於頑固的字義主義,也不是成為固執的懷疑主義,兩者不該對峙,而是要彼此合作、探索福音。換句話說,就是既不糾纏在枝微末節,也不拒絕「超自然」事物。


在閱讀神蹟奇事時,千萬不要過頭注意這些事情有多麽神奇偉大,應該聚焦的是故事中的人物與耶穌的互動。注意故事裡的轉變,才是福音所要表達的重點。


馬可福音起頭就來個下馬威,直接破題、連介紹都省略,沒有顯赫家譜背景、沒有溫馨聖誕故事,而是直接讓耶穌站上舞台,也沒有耶穌出場時播放滂薄的前奏和冗長的開場白,沒有官腔客套、沒有多餘贅字,沒有歌功頌德,沒有浮誇和美肌濾鏡。


馬可福音在乎「宣揚」,照一般理解,多開幾門課、花錢買廣告,能讓人馬上得知「好消息」;然而耶穌卻是再三要人保守秘密。趕出鬼之後,不許鬼講話,醫好痲瘋病人後,也吩咐不能告訴別人,好幾次行完神蹟又馬上叮囑人,不能說出去。而耶穌也有弔詭的教導:「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四9)彷彿前後矛盾,不過若是仔細看待敘事,耶穌的言行似乎就是不要被人當作行神蹟的人,也不願意把自己的權柄建立在神蹟之上。


也就是說,在耶穌的眼中,神蹟不是為了要證明什麼的手段,也從來不是重點所在。神蹟的出現,就是本於耶穌的慈心或怒氣。會動怒,是因為疾病將人囚禁,而具有宗教職分或熱情的人,眼光竟然如此扭曲、狹隘,將病人推向愧疚的罪惡深淵,漠視人的需要,這些宗教人士沒有因著上主的恩典,來讓人得到憐憫擁抱。


耶穌的慈心,是為了讓神蹟更加立體,是關係的連結。醫治的神蹟是基建在關係上,接受醫治的人需要對耶穌有信心。神蹟是信任與憐憫碰在一起時出現。神蹟不是法術,不是為了彰顯能力、控制他人,而是信任與關係。神蹟,從來都無法止息爭議。若要使醫病趕鬼不會淪為膚淺的浮誇表演,就需要關係的連結,使人罪得赦免,脫離罪咎、不安和恐懼,並非單靠權力得以成就。


真正的神蹟,是一種信靠,不論在何種境遇,都深信上主之手在引領,不是靠我們自己的能力,也不是冀望有「看得見」的祝福與恩典。在羅雲的詮釋裡,有句話相當適切,「不要傳開」似乎是要表達:「我知道我在行神蹟,但是這個並不重要,我還要再說多少遍?這個真的不重要!」


神蹟絕對不是信仰的核心,重點是我們與上主的關係。羅雲說了一則小故事:聖公會一所修道院裡有位敬虔的牧師,多年來聽人告解,一位姐妹來找牧師協談、祈禱。她抬頭一看,聖壇旁邊有天使顯現,於是告訴牧師說:「牧師,你看!有天使!」牧師嚴肅地回應:「別亂說,姐妹好好祈禱!」後來過了一陣子,姐妹遇到牧師,再次提起這件事:「牧師,不好意思,但是我真的看見了天使!」牧師回應:「當然,我也看見了,不過那又如何?」這就是馬可對待神蹟的態度。神蹟,只是信仰的一部分,不必大做文章,不用時刻期待,也不需要加以拒絕,而是處之泰然。


對照總會期間聽見的報告,不外乎是每年上升的報表數字,或是特殊的「鈔能力」。說得就像是經歷神蹟一般,但是,那真的不重要。上主要求我們注意鄰舍的需要,不幸的是,我們只看得到自己對於瑪門的想要。或許,真正的神蹟不在於外在有更多榮耀、享受和祝福,單單是我們生命轉變,願意聆聽上主的話,這才是最大的神蹟吧!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