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福音六56-69 耶穌有永生之道

約翰福音六56-69

耶穌有永生之道

前言

當我們去到一個地方,通常需要知道地標、路牌、知道方向,今天的經文告訴我們,耶穌有永生之道,代表這條路通往上帝國,那我們該怎麼樣透過耶穌來走這條路?願上帝差遣聖靈使我們一起學習、明白祂的教導。



經文困境

當耶穌在迦百農會堂傳講生命之糧的信息,與耶穌同行的人必定要吃祂的肉、喝祂的血,而祂會與有照著吩咐做的人同在,這是一個特別的記號,代表願意領受耶穌救贖的恩典、跟隨耶穌的腳蹤,因為知道這是從上帝而來的奧秘,是從天上賞賜給世人的糧食,吃了就能永遠活著,但是有一個重要的前提,那就是要相信,而且期待從中能體會永生恩典的滋味。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會接受,剛開始聽到這些教導,有人仍是充滿懷疑,甚至到抗拒、反對的地步,從門徒的反應就可以知道:「這話甚難,誰能聽呢?」(v.60)他們聽不懂自己老師的話,不明白其中意思,無法知道生命的意義。

耶穌看出門徒心中的想法,他們已經在彼此議論,說好聽一點是在討論;說難聽一點是在嘀咕。看到此情此景,耶穌就問他們說:「這話是叫你們厭棄嗎?」(v.61)可見耶穌的教導對門徒來說是難以接受的,從耶穌問句的原文更能表達出來,白話些就是「你們因為這些話跌倒嗎?」因此可以知道一件事,不是這些門徒真的完全無法理解,而是出自心底無法認同、接受耶穌的話。

耶穌再以一句問題作為開始,問了這些門徒,如果人子升高去到祂原來的地方,當他們看到這一幕,會有什麼反應?換個角度來說,耶穌其實告訴他們的是,生命之糧的道理都無法明白和接受,那麼將來看到人子升天,肯定更難以相信和領悟。當時的門徒真的無法了解耶穌的話,因為他們尚未經歷耶穌的復活和升天,也還沒有真正認識耶穌的身份與使命,所以根本沒有辦法回應,而耶穌緊接著繼續講述這是上帝的作為,很明顯就是特別針對那些對於「生命之糧」有疑惑的人講的,但是耶穌清楚知道有人是半信半疑;有人則是完全不信,甚至將來會出賣祂,的確有很多人聽到耶穌的話,紛紛表示不玩了、要退出,他們離開了耶穌,不再跟隨祂、與祂同行。


現代困境

事實上,因著耶穌的話而跌倒的人絕不在少數,耶穌所宣揚的價值與世界的觀念格格不入,有些人會拒絕耶穌的話,多半表示不認識耶穌與上帝國的價值,不想跟隨耶穌,就是不願意照上帝國的教導生活,他們寧可追求世界的標準,當世界看重的是力量,耶穌卻強調軟弱;當世界要的是偉大君王統治,耶穌卻選擇走上卑微的十字架。保羅在哥林多前書一章27節裡,更進一步描述這個概念:「上帝揀選了世上愚拙的,為了使有智慧的羞愧;又揀選了世上軟弱的,為了使強壯的羞愧。」換個角度來看,意即富足、強壯、享有資源的人,往往看不到上帝的心意,忘記生命真正的飢渴,失去吃到生命之糧的機會。

富足的人看不到上帝,也不覺得自己饑餓,不僅如此,他們同樣不會發現別人的飢餓。譬如說中國古代的晉朝,當時民間疾苦,四處鬧飢荒,百姓都吃不飽,朝中大臣向晉惠帝報告這個慘狀,沒想到昏庸的皇帝聽到之後,全然不覺嚴重地回說:「沒有飯吃?可以去吃肉啊!」掌握權力、享受資源的人通常會忘記別人的需要,覺得自己飽足就夠了,根本不管其他人是死是活。在西方國家也曾有發生過相似的故事,十八世紀中極度奢靡的法國皇室貴族,當百姓同樣生活在水深火熱、沒有食物吃的環境,路易十六的太太,皇后瑪麗竟然說:「沒有麵包吃,怎麼不吃蛋糕?」我們能夠從這些歷史故事裡面,看見富足的人時常看不見別人的需要,這不僅止出現在過去,現代依然能夠看見這樣的情形發生,依稀記得台灣幾年前,面對物價上漲,有人反應以前60到70元的便當就能吃飽,現在同樣的價格卻吃不飽,就有政治人物說:「一個便當吃不飽,那可以吃兩個啊!」這正反應出一個問題,富足有餘的人沒有辦法理解別人的需要。

但其實這種氛圍瀰漫在我們的環境中,沒有為別人著想、不去顧慮別人的感受,一切都以滿足自我為中心,好久以前流行過一句話:「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我們可以從中發現,只顧自己肚腹的飽足,這是自私的慾望。最近朋友傳給我一張照片,是某個地區運動中心的公告,有註明三項需要注意的事項,一個是不要裸上身打球、一個是不要罵髒話、一個是不要大聲談論女生的身材,因為這是大家都可以來運動的場所,但從這三項注意事項中,我們不難發現,有人會造成別人的不舒服,甚至不會去尊重別人。這些例證都會讓我們去思考,當一個人越豐富,越容易忘記自己內在真正的貧窮、看不到別人真正的需要,因為自己有得到飽足就好,這個世界讓我們沈迷在花花綠綠、各式各樣的選擇裡面,以為這些外在的事物能讓我們飽足,卻讓我們忘記生命真正的需要,不相信耶穌的生命糧能夠滿足我們。


經文福音

耶穌不斷重複提起生命的糧,會想要吃的人絕對都是肚子餓,有欠缺、需要得到飽足,那些覺得自己可以從別處吃飽、不需要生命糧的人,當然會嫌棄耶穌,不認為耶穌能夠帶來真正的飽足,甚至對耶穌的話反感,自然也不會想要尋求耶穌。而且就算是有在跟隨耶穌、想要吃到生命糧的人,如果沒有決心,仍然還是會想從世界得到糧食,簡單來說,就是耶穌的生命糧,對這種人來說,也只是其中一種選擇而已,不會將耶穌的話視為生命的益處,而耶穌也針對這類的人,發出了嚴厲的提醒:「可是你們中間有些人不信。」(v.64)耶穌知道哪些人不相信,甚至知道當中還有人會出賣祂,我們知道出賣耶穌的人是猶大,他以金錢的代價交換了自己老師的性命,足見在他生命裡面,金錢才能使他滿足,信仰只是眾多選擇之一,甚至可能不是最重要的。

但是耶穌再次強調:「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常在我裏面,我也常在他裏面。」(v.56)遵行耶穌的話、將祂的話吃進去,我們就能得到生命,不過有一個前提,是知道自己別無倚靠,只能從上帝的話語中找到安慰和力量。在馬太福音第五章裡面,提到耶穌的登山寶訓,談到八福,其中和缺乏有關、知道自己的軟弱,「心靈貧窮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馬太福音五3)我們內在軟弱、靈性的肚子餓,才會想要吃到生命的糧,「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馬太福音五6)缺乏的人才會渴慕上帝的賞賜,也會看到別人的需要,因為耶穌談的飽足,不止個人而已,而是團體的滿足,所以耶穌強調一起來到祂面前吃飯。聖餐便是團契,是教會所有弟兄姊妹都被接納,能夠一起來到耶穌面前吃飽。


現代福音

這段經文對我們來說,同樣不好理解,我們跟門徒一樣,無法了解真正的意義,但是耶穌的話對現今的處境,卻是一劑強心劑,就像是注射疫苗一樣,要帶來內心真實的盼望和飽足,讓我們靠著耶穌的話,有勇氣去面對任何的挑戰。當然我們還是會有許多煩惱,經濟、家庭、健康、工作,包括現在的疫情發展,我們有時候無能為力,但是耶穌在馬太福音第六章裡面,同樣告訴我們,不要憂慮、不用煩惱吃喝,我們要做的是先求祂的國和義,簡單地說就是追求上帝的旨意,將祂的話作為我們的糧食,藉著祈禱和靈修來探索,才能真正在生活中行出上帝的旨意。

過去門徒有一段時間不了解耶穌的教導;現在我們也不明白上帝的旨意。當許多人聽到耶穌的話而跌倒離開,祂問門徒是否繼續跟隨祂,彼得代表所有門徒肯定回答:「主啊,你有永生之道,我們還跟從誰呢?我們已經信了,又知道你是上帝的聖者。」(v.68-69)雖然門徒他們有宣信自己的信仰,但是他們此時尚未真正認識耶穌的話,門徒作為我們的借鏡,我們同樣發現自己可能對耶穌、對祂說過的話,也認識不深,但是這些門徒他們有堅持的決心,當然還是會跌倒和軟弱,像是耶穌被抓、釘十字架之後,他們害怕且逃走,後來他們看見復活的耶穌,能夠繼續跟隨基督,可見信仰是一種覺悟,能夠堅持、持續地等候,我們才能慢慢地體會耶穌的意思,漸漸地明白上帝的旨意,而且感覺越來越有滋味。

耶穌說自己是生命之糧,也是表明一個方向、生命的中心——上帝與我們同在。有趣的部分是,耶穌說若沒有上帝的恩賜,沒有人可以到耶穌那裡;但是在約翰福音十四章6節,耶穌說自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沒有通過祂,沒有人可以到上帝哪裡。可見第六章就在說明我們上禮拜就在談的一個重點,上帝藉著耶穌帶給我們新的生命,而我們藉著相信耶穌來回應上帝,有的人相信上帝卻不相信耶穌,但是耶穌是上帝拯救的工作,我們需要藉著耶穌,好看見上帝的作為。意思就是當我們吃了生命之糧,眼睛就能明亮,知道上帝的方向,通往永生的道路。生命之糧帶來生命的養分,也帶來生命的轉變,當我們在信心當中領受生命之糧,我們便會開始活出基督的樣式。當我們在聖餐的儀式中,瞻仰聖餐桌上的餅與杯,聖靈使我們在這簡樸、平凡的餅中看見耶穌的臨在,進一步當我們在禮拜結束後,走進世界、回去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就能帶著經過操練的雙眼、用心仔細地在每天、每個角落、每一件事物中發現上帝預備的恩典。


結論

吃耶穌的生命糧,不僅是以眼睛看、耳朵聽而已,有些猶太拉比強調人的身體都能接受上帝的話語,包括雙腳,透過行動來跟隨基督、學習認識上帝,代表信仰是在我們生活當中,不再只是腦袋關於信仰的知識越來越多而已,活出信仰代表我們生命越來越像基督,耶穌有永生之道,代表我們跟隨基督走在這條道路時,祂就是我們的路標、是我們在路上需要補充的糧食,換句話說,祂與我們同行,雖然這條路沒有那麼好走,卻是充滿恩典的道路,是有上帝同在的地方,讓我們看事物不再用過去的價值,而是以上帝美善、慈愛、憐憫的目光看待世界,當我們走在耶穌永生之道,我們還能跟從誰?只有上帝才是我們的盼望和飽足!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