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之教堂的小故事

那是還能安心出國、不必隨時掛著口罩的2017年初,我們第一次腳踩在人生地不熟的大阪,也是目前唯一的一次,在語言不通的限制底下,獨自摸索前往旅途計畫中的一站,抱著即將滿週歲的默默、還住在媽媽肚子裡的認認,踉蹌地走到目的地,此行拜訪了茨木春日丘教會,她有一個熟悉的別名——「光之教堂」。



她佇立路邊,既不喧囂也不高調,俐落脫俗的清水模建築,有別於一般教堂,卸下了濃妝艷抹的裝扮,只留下最純粹質樸的外表。每位受到她吸引的朝聖者,懷著雀躍又忐忑的心,小心翼翼地掀開她的面紗,鏤空的十字架光線穿透幽暗靜謐的教堂,象徵著神聖的光芒照射進人的內心。



「好美!」



此刻想不出有什麼相稱的形容詞,能夠表達心中的震攝,彷彿在這個瞬間、這個空間內與上主相遇,只能呆佇在十字架前面,什麼話都說不出來,只想安靜感受讓時間靜止的光線。



這座舉世聞名的近代教堂,是安藤忠雄的作品,他不是基督徒,卻是充滿故事的建築師,他沒有讀過神學,卻設計出符合新教徒味道的禮拜堂。



最近稍微翻看他的自傳,他人生的拼圖中有一塊名叫「光之教會」的角落,開場白便是他接受教會委託起,一連串難以停止的災難和折磨,教會空有夢想,卻沒有預算又有很多「堅持」,這份執著好像適用在全世界的教會。



他沒有在字海裡掀起情緒的波浪,不免給我一些想像空間,如此有名氣的建築師遇到龜毛又沒錢的客戶,大可選擇一走了之,卻秉持職業精神,堅持到底,近似於基督在談的「委身」服事。



安藤忠雄繼續回憶過去蓋教會的日子,沒有任何營造公司願意承包預算低的小案子,就在焦頭爛額之際,一間小建築工程公司跳下來,一肩扛起全部工程。



短短兩三行文字淡化了過程的酸苦,只能隱約嗅出當初絞盡腦汁的「儉腸捏肚」,工程費用不論怎麼精打細算,仍遠超出預算,沒想到公司社長毅然相挺到底,只為了回應信徒的夢想,用盡千辛萬苦、犧牲健康,完成建堂。這間公司有在建案中賺到錢嗎?不知道,可能沒有虧本就要偷笑了。



社長將誠信看得比生意重要,他不是基督徒。但是願意為別人服務、不計報酬,展現出基督宣揚的「捨己」。



不是基督徒,卻活出基督精神,甚至比基督徒更能體現信仰價值。不要誤會,我不是說基督徒不好,我是說基督徒不一定就比別人好。



安藤忠雄又說起一件小事,為了節省預算,他拾起工地現場的木材,製作桌椅和地板,當然印證千古不變的道理,便宜反應在質感上,每年都要重新上漆,既麻煩又不美觀。



當我閱讀到這段小故事,別有一番滋味湧上心頭,或許花大錢可以省去麻煩,又能提升面子。但是我忍不住又去想像,腦海裡浮現一幅感動的畫作。



每年信徒在某個特定時刻,一起為教堂內木製器具上漆,這個過程費時、耗工,卻能凝聚大家,重新回想起建堂的困難、聊著彼時的辛酸和趣事,在淚水和笑容交織裡,紀念上主一路恩典的帶領而獻上感恩,頗具儀式感。



誠如書中提到光之教堂的牧師,在講道中說出的最好詮釋:「人與人之間的牽繫能夠產生莫大的力量,我們的教堂就足以證明。」











留言

熱門文章